第六十四章 发动机(1/2)

张春的船过刘家榨的时候,刘家榨的码头正在改建,沙洲渔场的一个大型的船屋上似乎正在实验一种蒸汽机,冒着滚滚浓烟。刘家榨,一些妇孺已经回来了,因为刘英发现没有比张春控制的地面更加安全繁荣的了。不过也仅仅是不适于在外面闯荡的那批人。刘家的主业也转移到了汉口和襄阳,这是不想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举动。

刘家榨已经交给了张春,土地和人口,因为刘蕴玉一把火,把刘家榨烧成了一片废墟,已经给不了什么财产了。

刘家榨的码头条件新民镇要好,因为主河道就靠着河岸,那里有一座小山的石壁露出来,河流被固定在那里,形成一个面积很大的深水河湾。

刘家榨的对面就是沙洲渔场,全部是很多小沙洲和浅水湖泽。以前雨季时,南河的河水会翻过沙洲,从这里漫过来汇入云龙河,现在除非是下特大的暴雨,这种现象几乎不可能出现了。不过这片湖泽范围很大,除了沙洲,围绕着石女山半圈,几乎都是这种环境,面积有几万亩,这一大片地区全部成了沙洲渔场的势力范围。这一丛丛的芦苇荡中,多了一些打渔的渔民。

在河荡中实验的蒸汽动力船屋很显然是徐振鹏不甘心的举动,他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个军人,是个有着海军梦想的军人。在张春前往武昌的时候,徐振鹏已经提议自己任军事分院的院,整个院还是另外请一个德高望重的先生为好。

只是这次武昌之行,连教授都没有请到,只带回来了几个生。

张春站在船头,颇感兴趣地看着冒着黑烟的船屋上跑来跑去的技术工人和渔民,显然他们遇到的麻烦不小。

张春感到好笑。见到徐振鹏后,就笑骂道:“徐先生以为河荡是大海啊,弄那么大的蒸汽发动机,也不管船受不受得了。”

徐振鹏也有些尴尬:“这个是想做个技术准备。”

张春点头道:“技术准备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制造大型设备的能力不够,小型的可以啊,你可以让他们弄一个小型的内燃机。先进不说,也可以适应小型的渔船。把它改成巡逻快艇。我答应你成立一个水警队。”

徐振鹏拍了自己的脑门一下,为自己没想到这一点而小懊悔了一下。他很快就笑了问:“校人选有没有着落?”

张春叹了口气,介绍后面的九个生道:“这是刚招进来的生,进工科习几年,就是不错的研究员。七个留日本,一个留英国,小何是留美国。这位是院的校徐振鹏先生。”

“校好。”徐振鹏的情况朱小芳早就透了一个底朝天。所以九个生都非常尊敬。

军事分院已经搬到了紫林,不过以前的兵器局改成了军事工程院。实际上分成了两个地方,战术指挥和军事工程。精工所整体进了军事工程院。农院工科已经细分机械制造、机电、工厂化管理等专业,是为了外面的工厂准备人才,小凤坡和断崖铜铁厂划入了农院,作为工科实习基地。那里工业发展前途不是很大,但是作为培训基地是足够了。

军事工程院只接受研究生,所以农院的工科隐然分为民工和军工两部分。

军事工程院除了兵器局以外,还有以前的弹药所,主要是化工人才。由于研制火箭弹时,牵涉到飞行控制和空气动力的问题,后来和商科抢来了一些数人才。所以军事分院抽调研制火箭弹的化工、精工、数研究员专门组成了飞控所。除了研究相对简单的火箭弹飞控理论以外,燃气轮机所产生的动力与火箭弹的飞控有着相似之处。飞控所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大型火箭弹,现有火箭弹的放大版。用导轨,或者发射架进行发射,使用固体燃料。一种就是用燃气轮机类似的推进装置,速度不快,但是能够进行飞行控制。张春给出的方案一个就是动物飞鱼,一个是莱特兄弟的飞机,一个就是我们的筝。不要造实物,精工组已经能够制造很小的模型。因为自从刘光利组建精工所以后,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小型化和精密制造上面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先,因为这可以替代大炮。我们造不了大炮,难道穿天猴也造不了?两种发动机不同,一种是爆轰不可控,一种需要可控,虽然有燃气轮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先例,但是结构都太复杂,张春只要求做理论研究,部分实验。条件成熟了再上马。

弹药所、精工组、飞控所的人就疯了。这火箭弹就是一个大子弹啊。枪不行,造个子弹也不行?那就丢死人了。

军事工程系不知道自己被张春带到沟里去了。这就是导弹和喷气式飞机的雏形啊。就算是德国,也还要过几年才能进行理论研究。

其实农院本身也要分开,以前的竹皮下村的化工所叶子改建,准备建立工商院。王仁彬也在筹备矿业院。到时候,新民农院就不能叫做农院,而是新民大了。徐振鹏的野心不小。

回到新苑,张春才知道,其实小型的内燃机,徐振鹏已经进行了一部分工作,只是它原本是用来给实验室停电时提供替代电源用的。

液化气用的小型燃气轮机发电可以,因为它不需要控制。但是用来做动力是需要控制的。用电可以,但是整套发电机太笨重了,效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业中华】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四章 发动机〗地址https://wap.v377.net/0_85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