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红袖(2/3)

然大悟——浑仪监的司旗。

宋阳忽然笑了。凭着浑仪监可远不足请丞相让道……车辇中的人是谁,也就不用猜了。

果然,浑仪监的队伍赶到近前,车门一开,任小捕俏生生地跳下来,毫不顾忌公主的身段,对着左丞相施礼:“筱拂见过胡叔叔。”

满朝皆知,左丞主张亲吐蕃,与负责西线卫戍的红波府素有不和,不过暗地里再如何勾心斗角,表面上的和气总不会变的。

官道偶遇,任小捕只以晚辈礼节相见,继续笑着说道:“请您的队伍闪出条缝,容我们钻过去就是了,哪有让您停靠的道理。要是我爹知道了,非骂我不可,”

“咦,我家的筱拂什么时候学会客气了?”左丞相老脸上尽是慈爱,好像面前的不是公主、好像自己不是丞相、更仿佛左丞相与镇西王是从小穿着一条裤子长大的好兄弟。一边笑着,胡大人又开口问道:“是什么重大公务,要让公主殿下亲自去办?”

“去红城主持夏祈。”每逢相应时节,浑仪监都会办一场天地祭拜祈求国运,具体地点年年不同,要靠事先推算。红城位于南理北方,也是出关去往大燕的必经之地。

自红城再向北七十里,就是南理重镇折桥关、百多年里拒封大燕铁骑的最前线。

任小捕声音清脆,继续道:“浑仪监人太少,每到立节前后都忙不过来,再上朝的时候,胡叔叔得帮我张罗这件事,请万岁给我们多拨些银子、多派些人。”

浑仪监人再少也轮不到公主出差,她这次主动请缨要去红城,心里那只小算盘噼啪打出的,也不外八个字:红城再聚,送君赴燕。

又寒暄了几句,任小捕最后道:“不敢再耽搁了,要立夏前赶到红城,不过夏祈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那时胡叔叔也该到了,我再去给您老请安。”

胡大人点头:“巧的很,老夫在红城也有件公务要办,耽搁上一两天也无所谓。”

公主挥告别等车远去。自始至终她也没去看宋阳一眼,倒是跟在马车旁的秦锥和几个红波卫,对着宋阳含笑点头。秦锥是公主亲卫,任小捕去哪他就去哪,不过这趟是浑仪监的差事,与红波府无关,他也没穿鲜艳红甲,只是普通武士打扮。

--------------------------------------

使团行路,沿途大小驿站接应,不用携带辎重更不用担心补给,队伍的气氛轻松但脚程不慢,四月初一时,宋阳一行人抵达红城。两天后立夏,任小捕正为准备‘夏祈’忙得焦头烂额,暂时抽不出时间见面,特意派秦锥过来,请胡大人稍等,待夏祈过后再见面。

春末夏初,南理气候已经炎热起来,尤其这两天,天上压住了一块巨大雨云,始终阴霾却隐忍不发,可想而知,老天爷正酝酿着一场淋漓大雨。空气窒闷湿热,让人难受异常。

胡大人带队在入驻驿馆,并未安闲等待,稍事休息后就召集九位奇士和大小官员离开住处,向着红城中心走去。

向北不远就是南理北关,与大燕接壤,但那里屯兵积械,往来商队从不会多做停留,而是通关后再行几十里路,把红城当做了第一个行商集散之处。由此红城的街面上着实热闹,从大燕运过来的货物随处可见,胡大人兴致极好,带着众人停停走走,偶尔也会买些新鲜玩意。

宋阳明白,胡大人就算有一份逛街的闲情逸致,也犯不着把奇士们都带在身边,此行肯定是有事情要做,不过对方不说他也没兴多问,跟在队伍里走马观花,和二傻、萧琪等人一路说笑着,指摘着临街铺子里各色燕国货品。

众人走了大半个时辰,胡大人带着众人来到一座破旧失修的小庙前。

这里正处城中心最最繁华的大街,周边商铺林立,往来行人熙攘,用宋阳前生的话来讲这条街就是红城‘黄金地标’,一座没有香火、没有信徒、甚至连匾额都没有的小庙居然能屹立在此、没被收去该做商铺,也算稀奇了。

胡大人停住脚步,对着宋阳等人笑道:“老夫知道,诸位心里一直有个疑惑。南理一品奇人共十席,至今只九席落定,最后那个奇人究竟在哪里?就在此间。”

跟着,胡大人整理下衣衫,换上恭敬神情,对着小庙扬声喊道:“胡程孝求见无艳大师。”

当朝左丞相,屈尊降贵亲自来访,不以身份叙礼直接自称姓名,足见庙中人的分量如何了……不片刻的功夫,众人面前那扇破败大门吱呀呀地打开,一个僧人走了出来。

和尚年轻得很,二十五六的样子,身材修长步履轻健,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活色生枭】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二章 红袖〗地址https://wap.v377.net/113_113019/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