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节 墓穴之人(2/2)

米三个脚印的速度,奔逃到了陶丘县老朋友吴用这里而来。吴用就把这位陶豹,陶大哥藏在了他早就看好了的范蠡墓穴之中,每天定时送水送饭。

吴用之所以对这位陶大哥,爱护有加这主要:一是两个都有一颗不甘心于人下的雄心壮志;二是两人都有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远大理想,共同的愿望与远大理想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陶豹远远跟踪着鲁达的目的就是要随着鲁达的身后,去看看鲁达究竟是要去泰安州什么地方去找那对镇纸玉狮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跟踪,远远的跟踪,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跟着鲁达的马后,即不太靠近也不能离得太远,只要在视线以内,目标不至于丢失即可,因此鲁达虽然提高了警惕,也一直没有发现是谁在跟踪。

找不到跟踪之人,鲁达干脆来了个不理不睬,坦然自若的骑在马上,一边观看着一路上的景,一边左一首右一首吟咏起诗词来。一忽唐诗,一忽宋词,引亢高歌,一路向前。

这一来把跟踪身后的陶豹弄得不知道所以然,只好也不紧不慢的打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尾随而来。

鲁达前方的目的地是巨野,然后在经巨野向东。

正午时分,鲁达牵马走进了巨野,巨野归属于济洲府所辖,是一个只有两二万人口的小城,鲁达进了巨野城之后,并没有去县城府衙,而是找了一家小饭店,简单的喝了两碗酒,吃了些饭菜,牵马出城,向东方赶奔。

出城东门大约走出了二十多里的路,就来到了了一个叫麒麟台的地方,只要绕过麒麟台就可直奔上一条通往济州的一条平坦宽敞的官道。“

麒麟台,这地方别看如今是荒草萋萋遍地,当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西狩获麟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大野泽地的巨野。其有字记载的历史,首先见于战国成书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史《春秋》,战国史家公羊高撰写的《公羊传》和谷梁赤撰写的《谷梁传》也都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凤凰麒麟,皆在郊薮”。,有麒麟爱吃的芦苇、香蒲等植物,是麒麟习惯生的地方。

《东周列国志》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麟,以为不详,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东周列志》又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商获一兽,麕身、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是为麒麟冢。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痛惜不已,联想到自己一生怀才不遇,触景生悲,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绝笔,不再著书。麒麟冢也正因独特的化内涵成为一方名胜,历代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讴歌,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咏不朽之佳句。唐代著名者韦表微曾作“麟台碑铭”:李白、杜牧、苏轼著名诗人均为麒麟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唐武德四年,据西狩获麟之故,巨野一度改名麟州。(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穿越水浒之我是鲁智深】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九章节 墓穴之人〗地址https://wap.v377.net/118_11863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