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李谢二人复相4(2/2)

。但是马文升并不希望离开兵部的位子,不过现在看来太子对于这个位子谋划已久了。

怎么办?他是硬的留下,还有就此挪挪位子呢?如果他离开了,谁会来接替他的位置?如果他不离开,又是会有怎么结果?几个瞬间马文升就是有了计较,那就是不离开。因为一旦是离开兵部,那么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很危险的。

而后马文升又是想起来前些日子里东宫曾经和他提过,现在兵部缺员一位右侍郎。想到这里马文升很快明白太子这是什么意思了,太子这是在向他要这股右侍郎的位子了。看来刘大夏是注定回不来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恶了东宫。以至于东宫对他如此这般的不喜欢,不说让他重回中枢就是让他有个一官半职的都是不太愿意。

但是马文升还是想争取一下的,比如将刘大夏送到河东去。若是刘大夏能够在哪里做出成绩,东宫对于他的厌恶是不是会少一些?

最终马文升站了出来,他同意了刘健的人选。但是也是说道内阁完全就是可以恢复以前的四人规模,所以他也是向弘治皇帝举荐了一个人,那就是南京秦紘!顺便身为兵部尚书马文升也是再次强调了一下自己对于西北问题以及设立河东三司的看法,两个字同意。

接下来礼部徐琼出来了,他不同意李谢二人入阁,也不同意在河套设立三司因为她认为那是野蛮之地,没有什么设立三司的必要还不如用这笔钱用在目前的学校事上去。近来,徐琼因为主持学校事务竟然让他在民间尤其是在士林之中取的了不少的好名声,因为他不知道从哪里想出来了一个朝廷假款资助那些贫困学子。通白来讲就是助学贷款一样的制度,礼部发出通知以后会拨出一部分款项专供那些实在贫困的学子的借用,不收利益本金借还,然后归期可分五年,十年,十五年。

这大受寒门学子的欢迎,也博取了一番士林赞美。因为按照弘治十年恩旨来说,以后待待大明学校完成整改之后,蒙学(也就是村学或者叫社学),县学都会死免费的,并且家中不论几个孩子必须有一子读书至县学三年课程读完,可自行决定是否继续考读府学。

府学及时要自己花钱了,朝廷也没有余粮。所以徐琼此项政策一出一时间就是叫好声一片,就是大明旬报都是对此大肆报道。但是要是学子知道徐琼这一政策来源完全就是因为他小舅子青楼赌钱借的高利贷没还,被人催到家里来才是想起了这么个搏名的法子会不会哈哈大笑呢?

不管怎样,徐琼官声渐渐好。他在朝会之上说话也是腰杆子挺的直直的,动不动就是天下苍生。

所以有挑动文人对立的李谢二人,自然是被天下文人的管理者礼部所厌恶了。徐琼是不会同意的,甚至他都是有点想将李东阳头上顶着的礼部侍郎的名头给弹劾掉,如此故意挑动他人纷争之人,真是斯文扫地!

你问问,这段日子由这位礼部正堂官亲自取消掉李谢二人身后的所谓茶陵木斋文人的学籍有多少?

礼部,户部,还有礼部都是表过态度了。户部尚书周经其实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内阁再打它也管不到户部。但是他表示了弃权,他本人与出身江南的李谢二人并不熟悉,甚至有些相对。要不是两人在朝廷为江南多番走动举旗,户部对于江南的税收一定不是现在这番烂账。

为此,周经曾经亲自将户部中江南出身的官员都是暗中调查了一遍。果然都是硕鼠多也,周经倒是与焦芳不同只是他很是反感南方尤其是江南官员们这种只为江南计的行为。

禁止转码、禁止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模式!

今天倒是显的没有什么大转折了,对于其他来说这都是一种理所应当一样。但是队李谢两人来说却是恍惚的,因为好像他们布置的都是没有用上,甚至他们各自联系的人都是没有怎么开口,他们就是复入阁了。

有些不真实!

现在的户部,其实乱的很啊。

弃权,只是为了省了以后的麻烦。

待到最后弘治皇帝说话的时候,其他两部包括都察院也都是说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众人又是重新举荐了王恕,秦紘,以及章懋甚至是王越入阁。但是弘治皇帝当庭没有采纳也没有回绝,只是在简单说了李谢复入内阁参赞机务之后,便是宣布的退朝。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江山万里照】最新更新章节〖第111章李谢二人复相4〗地址https://wap.v377.net/119_11999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