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狂飙突进11(2/3)

。”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名字逐渐被遗忘,他们披着硝烟创造的事业却长存。

所以我在《苦难辉煌》中就大写特写这一笔。今天的英雄,大家知道的我可以少写,大家不知道的那些人,我一定要多写,因为那些人同样是军队的脊梁,民族的脊梁。

63.左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铸就不朽辉煌

左权黄埔一期毕业,毕业之后又进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然后从莫斯科中山大学转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从苏联回来以后,他进入闽西苏区工作。

左权后来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呢?他是中央红军中两位最主要的指挥官的主要辅佐者,一位是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另外一位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兼八路军前方的主要负责人彭德怀。左权先后成为了我军两员著名战将**和彭德怀的参谋长,而且在这两个人身边都得到了极大的信任。

左权是在红一军团最严峻的时候,就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的时候担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的,直接与军团长**配合。很多与**共过事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与**配合不太容易。**这个人有很大的特点,眼光比较高,一般人他不愿意跟你说太多话,而左权与**那么长时间的合作中,没有听**说过左权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左权牺牲在抗日前线。**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悼左权同志》:多少次险恶的战斗,只差一点儿我们就要同归于尽。好多次我们的司令部投入了混战的旋涡,不但在我们的前方是敌人,在我们的左右、后方也发现了敌人,我们曾亲自拔出手枪向敌人连放,拦阻溃乱的队伍向敌人反扑。子弹、炮弹、炸弹,在我们前后左右纵横乱落,杀声震彻着山谷和原野,炮弹、炸弹的尘土时常落在你我的身上,我们屡次从尘土中浓烟里滚了出来。

落笔时,他眼前一定出现了湘江畔那场血战。**一生沉默寡言,这已经成为他的一个特性。在家乡林家大湾上学时,他曾给小学女同学林春芳写过一副对联:“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这两句话成为贯穿他一生的格言。只有在很少的场合,他才表露自己的真情与心迹,《悼左权同志》是其中之一。

左权与彭德怀的配合也是这样。在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和反“围剿”作战中,左权的配合把整个战役的部署安排得井井有条,达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连当时北平的日军报纸也评论说,此次华军出动之情景,实有精密之组织。

所谓精密之组织与左权作为司令部的主要负责人是分不开的。他协助彭德怀出色地指挥了关家垴等战役。在最关键的关头,左权命令指挥所所有同志向前推进,犹豫等于死亡。左权的这种魄力和极大的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在关家垴战斗中的八路军将士,结果重创了日军。

左权后来在1942年的大规模反扫荡战斗中带领部队突围,身先士卒,壮烈牺牲。

周恩来讲,左权壮烈牺牲,对于抗战事业真是无可弥补的损失。朱德还专门作了一首诗悼念左权同志,叫“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2年,辽县(就是左权牺牲的地点)改名为左权县,左权县今天还在。

左权就资格来说是很老的,他是黄埔一期的,他当**的参谋长,而**是黄埔四期的,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左权作为一个革命者的赤诚与无私。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辅佐者,左权在配合首长的决心这方面,也表现了非常强的工作素质。

64.智勇双全的红军将领彭雪枫

彭雪枫和左权两人都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左权1942年牺牲,彭雪枫1944年牺牲,两个人牺牲的时候同样都是37岁,两个人都是知识分子。

左权这个知识分子是留过洋的,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上过苏联的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彭雪枫完全是在国内成长的,他没有出去留学过,国内上私塾上中学,上北平的汇文中学等。

彭雪枫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他进入军事领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进步非常快。在1930年2月之前,彭雪枫同志的主要经历是搞学运,搞过一段时间的工人运动,但是没有进入军事领域。

一直到1930年2月,他当时作为地下党员调到上海的中央军委工作,开始进入了军事工作领域。到了6月中旬,中央直接把彭雪枫同志派到了后来的红三军团,当时还叫红五军,也就是彭德怀的部队,从事军事工作,然后在红三军团内有一系列任职。在长征之前和长征开始的时候,彭雪枫已经是红三军团第五师的师长了。

这种成长速度是飞快的,然而还不止。

当时红三军团还有一个叫法。红一军团被称做是“林聂军团”,就是**、聂荣臻率领的部队;红三军团则被称为“彭杨军团”,就是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部队。这样的称呼,在个别时候,特别是红三军团在后期又被称为“彭彭”,就是大彭小彭,大彭是彭德怀,小彭是彭雪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彭雪枫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浴血荣光】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四章 狂飙突进11〗地址https://wap.v377.net/121_1217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