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激荡2(1/2)

83.**如何探索开创

“中国式革命道路”

1910年,**外出求学的时候,曾经题了一首诗留给他的父亲。这首诗是这样的: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他的父亲绝对想不到,**自己也绝对想不到,他从此便一去不归,开创了一条崭新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1911年,**18岁,考上湘江的驻省中学。从今天来看,18岁上中学显得岁数大了,但**当年就是18岁考上了湘江驻省中学。在那里,他第一次看见了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上面刊载了广州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才第一次知道了孙中山、同盟会和孙中山的纲领。

**后来回忆,看见了第一份报纸,看见了孙中山的事迹,当时是如此激动,以至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校园的墙上,那是他第一次发表政见。这篇文章的内容,后来在1936年,他在延安跟斯诺讲过,斯诺把它记录下来了。

**说他在文章里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招回来,担任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担任国务总理,梁启超出任外交部部长。从这里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早年是**的偶像。梁启超写的很多东西,**要一直读到能够背诵。在梁启超写的一篇文章上,青年**还有这么一段批注: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们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

当年的**崇拜康有为、梁启超,赞成君主立宪。

孙中山一出现,**马上转变观点,赞成共和。但**由此抛弃君主立宪的观点,赞成了共和,并不是说共和就是一个终止。

**在1918年到1919年的时候,最喜欢阅读的著作就是俄罗斯克鲁鲍特金的著作,崇尚无政府主义。

到了1920年,**又醉心搞湖南自治。

1921年中国**成立,真是给了**一个改天换地、再造自己的时机。

我们经常讲,**集建党、建军、建国于一身,当然建党不是他一个人建的,还有包括“南陈北李”等很多的领导人。不能说**是**的产物,但可以说,**是**的产物,没有中国**,同样没有**。

**在加入了中国**之后,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然这个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还提出了“心境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还是有这样一个心理过程的,大革命失败了,怎么办?蒋介石背叛了革命,怎么办?这是1927年4月。

但是到了1927年的8月,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到了1928年的10月,**在井冈山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至此,中国革命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这就是,**奠定了**,造就了**。

所以我们讲,没有中国**,就没有**。中国**和**应该是这样一种关系。

1976年9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这天下午4点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主席去世。

这是第三个深深嵌入**生命的9月9日。

84.“东北汉奸之父”如何策动九一八事变

中国整个近代史,既是一部先烈的牺牲奋斗史,也是一个不断地出现叛徒的历史。尤其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叛徒比比皆是,汉奸众多。曾经看过一个抗日战争的统计,就八路军方面的统计,八路军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因为当时抓一个活的鬼子是很难的,活捉汉奸44万。汉奸是什么人?汉奸就是跟着日本鬼子干的中国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汉奸?当然有外因,也有内因。

这里先剖析一下外因。剖析外因的时候一定要提到两个人,两个所谓的中国汉奸之父,一个是板垣征四郎,一个是土肥原贤二。

板垣征四郎是关东军的高级参谋,后来作为关东军的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变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板垣身材矮小,头剃得精光,脸刮成青白色,黑色的眉毛和小胡子特别显眼;总是服装整洁,袖口露出雪白的衬衫,加上有个轻轻搓手的习惯动作,颇给人一个温文尔雅的印象。他早年的职务几乎都与中国有关:1916年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参谋本部中国课课员;1919年任中国驻军参谋,之后任云南、汉口、奉天等处日军特务机关长和使馆武官。长期对中国的研究观察,使他成为日军中著名的“中国通”。

他又是一夕会的重要成员,政治上胆大妄为,一意孤行,具有少壮派军阀的一切特点。虽然身份不过是一个参谋,但连内阁首相他也不放在眼里,军事上则深思熟虑,尤其重视地形。1929年他以大佐官阶担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立即拉上关东军作战参谋石原莞尔组织“参谋旅行”,几乎走遍了东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浴血荣光】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四章 激荡2〗地址https://wap.v377.net/121_1217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