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三章 绝非偶然(2/2)

酸化。

有时候买到这种酒的人会误以为是酒商以次充好,但其实只是一些客观条件不足,所造成的失败。

何况相同牌子的红酒,由于年份不同,产酒丹宁的多少、香气的层次,酸度甜度等也都会多少产生一些差异,根本无法做到口味的恒定。

所以说,人的舌头,品鉴能力是有限的。

像一些品酒师的品酒炫技,其实是多少有些夸张成分的表演了。

人们对一种酒质量的判断,主要还是基于品尝者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

所以以此类推,她同样认为,美食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其实“美味”这个词,不同的环境下会有着不同的感觉。

与其说是舌尖的感觉,不如说是大脑的一种感觉。

就像人们常说的,饿了什么都好吃,大约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事实上,哪怕再高明的大厨,用尽全力将料理的味道做的再好,也是有味道天花板的。

在此基础上,想要进一步增进客人对料理的评价,让客户对料理真正难忘,感到满意。

那就对考虑如何针对客户本身的心情,配合店里的格调,当天的食材,加上自己的一些精心构思落实在料理本身上才行。

说白了,就像日本的怀石料理端上来的时候,店家总会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

比如说什么颜色的配菜,配上今天特别运来的什么类型的鱼,再配上什么什么,味道非常活泼,可以体会到几种不同的香味在舌尖跳舞等等。

泽阳说明就等于给客人进行了一次心理暗示,确实会让人感觉到不同凡响的美味。

正因为这样,玛利亚才想要尽量多了解一银座坛宫的情况,以便为她带来的客人介绍这里菜色的独特之处,让客人产生更美好的体验感受。

对于玛利亚的这番论调,宁卫民听过之后不但恍然大悟,而且深以为然。

尽管玛利亚把掌握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的这件事想得过于简单了。

不过其出发点却是令人激赏的。

确实,要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银座人感觉到美味,着实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假如玛利亚真的能给每一道银座坛宫的菜品或者是料理带着一个有趣的说明,那还真是无异于去美术馆听到的美术说明,又好像是古典音乐鉴赏的引导。

而人脑对于这种体验的渴求总是无法停止。

要知道,宁卫民自己就是玩儿品牌的专家,搞噱头的高手。

自然懂得附加价值的体现给大脑带来的愉悦感有多么强大。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国潮1980】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十三章 绝非偶然〗地址https://wap.v377.net/131_131521/1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