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三章 二十八宿(2/3)

心魂郑重道:“理当如此,愿闻其详。”

冷杉道:“中州两千余载,浩土千千万,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王朝更迭,总逃不过八个字——沉疴痼疾、积重难返。”

孤心魂道:“朱家中州历时三百年有余,在历史长河中可说是尤为绵长,难免积弊多矣,到了日薄西山、该当行将就木之际。”

冷杉道:“朝朝代代总会重演着这样那样的历史,但每朝每代人都不认为自己会重蹈覆辙,嘴边常挂着‘以史为鉴’四字,而从过往类比如今的状况,朱家中州未尝没有一线生机,只要能渡过此劫,至少有望再续百年国寿。”

孤心魂了然道:“是以,即便璟帝心知在其有生之年难以‘逆天改命’,也想着留下些后制手段,哪怕仅有一成可能,莫说流芳百世,却少不得在未来百年让世人感恩戴德,就算在千百年后,仍可能为人所津津乐道。”

“正是如此。”话至此处,冷杉也不打算在绕弯子,全权接过话头,“与历代朱家天子相比,璟帝略显庸碌,却远远谈不上昏聩,更不能说一无是处。”

“在我看来,挺过二十年前的外夷战乱,休养生息,稳定国祚,是一功,殚精竭虑为中州未来布下了最后三道防线,则是另一功。”

“第一道防线是力保护国栋梁。”

“外夷之乱后,中州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璟帝自然采取用人不疑的政策,上至庙堂,下至各州郡,不可避免鱼龙混杂,但璟帝很清楚外夷之乱尚有遗患,很多位置很多人都可以腾出来,唯有边关险要之地的用人需慎之又慎。”

“其中分量最重的当属护国五虎将,璟帝晚年时,五虎将仅余三人在世,为保三将在其过世后仍能为中州尽一份力,璟帝亦是煞费苦心。”

“千方百计稳固住姑苏这一位,把石鑫放归乡野,让牛轲廉退居庙堂,只要保住这三人,就算战火再起,中州的城墙都塌不了。”

“无奈人算不如天算,璟帝想得到石鑫居功至伟锋芒过盛,这才让其退居一隅安定一方,却想不到石鑫的感召力之大,让石府声震一方,而愈演愈烈的庙堂之争,直接波及远在万里的石府。”

“也想不到朝堂乱象成为压垮牛轲廉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灰意冷躲津州城浑噩度日。”

“好在,结果不算太坏,阴差阳错之下好歹两将尚存。”

“第二道防线则与道义盟有关。”

“道义盟不全由江湖帮派组成,涵盖面极广,老伯虽为盟主,但权力多限于维护江湖道义、共抗外敌。”

“外夷之乱后,中州元气大伤,在萧、闫两位大侠踪迹不明的情况下,九州、四海两盟在朝廷眼中与乌合之众无异,相较而言,道义盟可谓一枝独秀,加之建制极为契合朝廷管控江湖的理想愿景,在朝堂诸公轮番进谏下,只要璟帝有所动摇,朝廷再将姿态摆得低些,态度诚恳些,保不齐就能将道义盟收编。”

“毕竟只要朝廷开出的条件足够优厚,就算不是封侯拜将,也没有多少江湖人能够拒绝朝廷递来的饭碗。”

“而道义盟中一旦有一方盟友愿意归心朝廷,很快就有第二、第三,乃至过半倒向朝廷。”

“即便老伯不退出,不出一年半载,不说道义盟完全被朝廷掌控,但老伯的影响力势必大打折扣。”

“届时道义盟亦将沦为徒有其表的空壳,很难再为道义行事。”

“在那段生产力亟待恢复的过渡时期中,没有道义盟的勉力支撑,中州江湖只会是一团乱麻,恐怕得多耗费个三年五载才能重获新生。”

“那时候的江湖会是如何景象无从推想,但我敢肯定道义盟一定不如事实上那般强大,而没有道义盟的庇护,莫要说听雨阁连成长起来的机会都没有,便是红尘客栈也完全没有生存的土壤。”

“璟帝不完全懂江湖,却懂得去尊重一些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他尊重江湖,江湖也给予了应有的回馈。”

“而璟帝布下的第三道防线,亦是留予当今天子的一班人马。”

“这班人马拢共二十八人之数,外夷之乱发生后的十二年间,璟帝除却应对天下事庙堂事外,其余所有时间不是花费在寻觅这二十八人,就是在暗中扶植培养这二十八人。”

“这二十八人上至王公勋贵、下至贩夫走卒,其心不需完全忠于朱家,但务必忠于中州。”

“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却互不相识,仅以璟帝亲传暗号相认,以二十八星宿为代号,组成一个组织,名为暗殿。”

“只是暗殿这些人,在关键人找上门前,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否有被启用的一天,至于愿不愿意卖命效劳也完全无法把控。”

“站在当时的角度往后看,倘若中州在二三十年间真要再历动荡,璟帝这三手布置,仅有一成可能力挽狂澜,但璟帝知道,他不去做就连一成可能都没。”

“就当下看来,且不论那第三手布置是何景况,至少前两手布局已有了不错的回报。”

“两位将军能守住中州一成希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荡剑诛魔传】最新更新章节〖第六一三章 二十八宿〗地址https://wap.v377.net/136_13613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