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 传言 中(2/3)

深。几天下来。屋舍的墙壁都给雨水泡酥了。昨夜风起。一下坍了七八间。砸死砸伤十多人。

国子监的祭酒、教授们见情况不妙。连忙疏散太学生。附近五岳观、延真观、葆真宫一下被塞进了上千名太学生。而赵琦也开放府邸。接收了几十个相熟的太学生来暂住。

于路走来。一间间的房屋都探视过。借住他府中的太学生都已安顿了下来。赵琦为他们准备的十分周全。换洗衣物、洗漱用具、文房四宝都一应俱全。服侍的仆人也都恭谨。赵琦也便收到一路谢声。

赵琦暗自欣喜。平常时。除了一些受了他资助的贫寒士子。其他人都对他少有恭敬。他是质子。是东海臣服于大宋的象征。就算有个轻车都尉的勋官。也换不来大宋未来栋梁们的诚心一礼。

赵琦不喜欢国子监里的那些鼻孔朝天的家伙。他也不喜欢这座城市。他喜欢大海。喜欢那一望无际的感觉。喜欢微咸的海风。喜欢海船上那股子杉木和桐油的味道。

只是他知道。他现在是回不去的。虽然好面子的道君皇帝不会真的把他当人质拘在京中。但只要他的侄儿还没有被正式册封做东海国世子。赵文是绝对不会同意他回去。陈正汇也不会让他回去。而他的王兄也一样不愿在基隆看到他的身影。王家无私情。大宋太子与郓王为那张位子闹的水火不容。他的王兄把他当贼防着也没什么好奇怪。

想到这里。他意兴阑珊。方才因太学生们的道谢而带来的欣喜。已是无影无踪。转回身。也懒的再继续探视。直接向他居住的主院走去。

“三郎!”府中一个都管。急匆匆的冒雨过来。

“什么事?”赵琦问道。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好虚荣的小孩子。虽然他是东海国的瀛洲侯。大宋的轻车都尉。但他还是让身边的人唤他三郎。用钱收买不到的人心。只要表示着亲近。却很容易拉拢过来。

“高掌柜来了!”

快步走进后院中厅。三人正站在厅中等候。赵琦认识其中领头的----高明光。本是与童贯联络的密使。而后又被调回参谋部。但一年前又被派回东京来。打着着陈家商号东京分号大掌柜的名义。实际上是东海派驻在开封的职方司头子。两月前。他回基隆述职。算算时间。也该这个时候回来。

“这么大的雨。你们怎么进的城?”略叙寒温。赵琦问道。现在开封府城门四闭。禁止出入。他很好奇三人是用什么办法混进城来。

“从东水关进来的。”高明光说着。丝毫不露口风。“东水关?!”赵琦惊问道。“今天东水关上。那个通真达灵的林道士正奉了圣旨。上城厌胜施法止雨啊?多少人看着。怎么可能混的进来?!”

高明光的两个随从大笑起来。一人笑道:“这多亏了高家哥哥。略施小计。就让一群役夫拿了棒子把他追出了三条街却。我们轻而易举就进来了。”

另一人边笑边喘:“聪明神仙注这次丢了大脸。甜水巷的姐儿们都出来了。拿着脂粉盒子把他砸进了太庙。守太庙的张十五可真是的意了。平日里不是王公贵戚、不砸个几千几万贯。谁能一下见到那么多行首粉头?”

“哦?”赵琦望向高明光:“高兄弟竟然有如此手段!”

高明光神色淡然。轻描淡写道:“只是说了几句话。传了点流言罢了!”

“原来如此!”赵琦点头。没在追问。也没必要再追问。他很清楚这高明光散布流言的水平有多厉害。

去岁宫中大火。烧毁殿宇五千余间。后苑广圣宫和宫女们居住的的方被烧成了白的。死伤无数。东京城中。很快便有传言说是道君皇帝想再修新殿。嫌拆了麻烦。直接就点火烧了。

当大火起时。道君皇帝和王黼、李邦彦、梁师成等人就在宫城中观赏火景。如此无稽之谈。却有不少人信----有延福宫在前。艮岳在后。京中百姓都道这事道君皇帝做的出来----一时议论纷纷。甚至连言官们都信了。上书诤谏的一个接着一个。惹的道君皇帝大发雷霆。接连贬黜了七八台谏官。又让皇城司大捕四方。才好不容易把这风波压下去。但道君皇帝的名声却也越发的臭了。

而这一切。便都是他眼前这位一脸从容恬淡的青年一手所为。其人心计手段皆是上上。他王兄也是因此把他放在京畿房主事这个职方司最重要的位置上。

见高明光不想谈论闲事。赵琦便换过话题。便问正事道:“高兄弟此次回台湾。觐见了王兄没有?可有什么话要传给我?”

“下官没有遇到大王。”高明光摇摇头。从怀里掏出一封用油纸包裹的信函。递给赵琦:“王后和娘娘却托下官给君侯带了些礼物。不过什物太多。又碰到今天这种情况。没法儿带不进城。便都留在城外的庄院中。等水退后。再送过来。”

赵琦接过信。没有拆看。却问道:“外臣回国。王兄次次都要接见。怎么会不见高兄弟你?”

高明光道:“大王领兵出征去了!”

“去哪里?!”赵琦惊问。现在还有哪个的方需要赵瑜亲自领兵?

“军情重事。下官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九 传言 中〗地址https://wap.v377.net/149_149914/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