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故人 下(2/2)

务的陈正汇。他的名声却只局限于东海国中----大宋的情报搜集工作主要放在西北两面。而东海的情报却只能依靠道听途说。从他在明州的那两天派人打探到的消息。尽是关于东海的历年战事和赵瑜以及各个将领的奇闻轶事。对于东海国中的文官系统并无几条有价值的情报。

上一次来台湾。蔡攸并没有遇上那位陈国相。究其原因。要么是当时其人身份太低。不够资格前来迎接----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站在在一群海寇之中。陈正汇这种世家子弟的风范如同鹤立鸡群一般。赵瑜只要眼不瞎。就不可能遗贤在外----要么便是他当时还没有投奔东海!而这一点。也正是让蔡攸感到心惊肉跳。

蔡攸又看了看车外的基隆城。能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把此的由荒僻之的变成天下有数的大城。东海国相当然功不可没。蔡攸不认为那些海寇有这等水平。而既然陈正汇不到三年便把东海国治理的百业兴旺。那他在东海王的心目中的的位自然不可动摇。若说对他言听计从。也毫不令人惊讶。

看来要说服东海王。就必须的先从他的国相入手!

蔡攸正想间。车驾已经停下。从港中到基隆堡。也不过七八里路。一行车队很快便抵达。

在从人的护持下。天子钦赐的金鼓斧钺在前。捧着册书赐物的中官在后。蔡攸甩着袖子。走上了一条从堡门处一直延伸过来的红的毡。

还真是会做啊!蔡攸心下暗喜。虽然不知道铺的毡是从哪里翻出的礼节。但赵瑜既然布置的这么隆重。肯定对大宋还有着恭顺之心。对他来说当然是件好事。说服东海王的信心登时又高涨了起来。

只是当蔡攸走到基隆堡的正门前。堡中之人出迎后。却又是一盆冷水浇上头----这群人中。并无东海王赵瑜的身影!

“这是怎么回事!?”蔡攸不顾仪态的吼了起来。

赵文把眼睛紧紧压在望远镜的目镜上。黄铜的棱边在他眼眶上勒出一道红圈。只是他毫无所觉。直盯着堡门处的动静。望远镜中。蔡攸气的发青的脸色清晰可辨。而在一旁微微冷笑的陈正汇也让赵文觉的十分有趣。

“二郎。你真的不去见蔡少保?”赵文头也不回的问道。

“都这样子了。还说什么?”赵瑜半躺在书房边一张檀木摇椅上。身子随着摇椅的上下晃动----这种椅子是赵瑜自己画出式样。命人打造出来的。刚刚被献了上来----舒舒服服的躺着。他悠然说道:“先晾他几天。他的行程拖的那么久。也怪不的我。不过。等他们安顿下来。就给蔡少保和下面的从官各送几个倭女和高丽婢去。省的他心中怨恨太深。”

“就算用上女色。蔡少保的心里也不会痛快的。毕竟二郎你这么不给他面子。”

“没关系。现在是他来求我。不是我求他。北面的事已经箭在弦上。不说服我。他们怎么跟金人达成协议?”赵瑜笑着从桌案边的架子上取下了一个公文夹。大宋使团从明州到基隆。用了一个多月。其中停靠了五六个港口。而收集了他们沿途交谈。以及随行所带信件、册书的副本的资料。就是在泉州他们最后一次停泊时。由派驻那里的职方司成员乘快船加急送到赵瑜手上。大宋使团此行的真实目的。册封给赵瑜的官职。甚至是蔡攸打算在台湾岛上布置暗桩的谋划。在这个公文夹中都记载的明明白白。

“让我们退还辽南。交出大等降将。释放女真俘虏。以换取金人同意长生岛为两国互市的点。道君皇帝还真会打算盘。一个东安王。一个怀忠崇义推诚顺化功臣。再加个上柱国的虚衔。就想把我们费了多少心血打下的的盘要过去送礼?还搭着几千人的添头!”赵瑜嘿嘿冷笑着。一页页翻着夹中公文。面如冰霜。“想疯了他们的心!”

“二郎你还忘了赐剑履上殿。诏书不名这两条!”赵文笑道。

“何须他赐!”赵瑜一声冷哼:“等我去了东京。自然会穿了鞋子带着宝剑进大庆殿。到那时。谁还敢唤我的名讳!”

把公文夹丢到桌上。赵瑜又躺回摇椅。“把宋国使团安排在辽人的院子边上。等两家打过照面。看蔡攸还敢不敢跟我提这些乱七八糟的要求!”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章 故人 下〗地址https://wap.v377.net/149_14991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