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夺城 上(2/3)

贪官,不伤百姓。尔等快快各自归家,若还在街上游荡,小心刀枪无眼。”

话音刚落,只听得轰的一声,那些百姓就拖儿挈女四散逃去,却连大气也不敢出。

这时赵武也已带人赶到。不待喘息得定,便凑上前来问道:“二郎,现下该如何是好?”

“不妨事!一点小风哪翻得起大浪!”大惊之后,赵瑜反而冷静下来,不管怎么说,他的兵暂时还是有人数优势的。只要在县衙反应过来前占了四门,这一局他就赢定了。

不过现下时间紧迫,再也耽搁不得。赵瑜留了一队把守城门,命他们熄了城上的灯火,守在城门两侧的耳室内。如有人想出城报信,就左右齐出,乱斧砍死。并命其分出一人,上了城墙,监视县城内外动静。

几句话把任务交代,赵瑜聚齐剩下的四十余人,不再绕道城墙根,也不怕惊动百姓,穿街过巷,抄近路攻去东门。

这彪人马过处,自是一阵鸡飞狗跳。赵瑜打头冲在最前,但凡有人挡路,就是一斧过去,也不管其死活,直接推到路旁。四十多人如风般卷过,身后留下一路尸首,爆竹声还再响着,但其中却夹杂着阵阵凄厉的哭喊。

不到半刻钟,赵瑜等人便冲出了狭窄的街巷,杀到东门前。而此时的东门守兵全然不知死神已经到来,都围在城门前燃放爆竹,嘻嘻哈哈的,全无镇守重地的自觉。看得如此情形,赵瑜不由自赞这日子选得的确是好,要是换一天来偷袭,断不至如此顺利。

赵瑜也不上前,只手一挥,身后一众煞星就如狼似虎的冲了上去。刀斧齐下,还发着呆的守兵们就化作了一堆尸块,鲜血洒了满地。

这东门前大道上亦有一群百姓在燃放爆竹,突然惊见一群黑衣人把守门土兵砍成肉酱,都如雷惊的蛤蟆般动弹不得。赵瑜觉他们碍事,便朝赵武努努嘴,比划了一下。赵武会意,走了过去,作势把斧子一扬,还没等他说话,围观的百姓齐发声喊,狼奔豕突,纷纷作鸟兽散。赵武哈哈大笑,只觉快意无比。

连下三关,赵瑜这一路大事抵定。他望向南门,却不知陈五那路是否顺利。抬手招来一名亲随,命他上城去灭了火炬,顺便看看西南两门城楼上的灯火熄了也未。

按城防定规,为防盗匪,城门敌楼上的灯火必须尽夜燃烧,不得熄灭。因此在庙中定计时,赵瑜就跟陈五约好,打下城门后以熄火为号。行动进展是否顺利,到高处一看便可知晓。

那亲随上了城,才一张望,便几步跳了下来,兴奋地喊着:“二郎,西门南门的火都灭了!”

哗……众人一下都欢呼起来,赵武领头大吼大跳着,刀斧举在头顶一阵狂挥乱舞,喜悦之情无以名状。

赵瑜也长舒一口气,四门一下,这昌国城中就只剩县衙了,真真是大局已定。他心中亦是狂喜,也想随手下的喽罗一样大吼一番,不过作为首领的矜持让他把兴奋留在心底。微笑着摆摆手,让那亲随再上城把该做的事做完。

狂乱了一阵,众人很快又自觉地平静下来。能被选入奇袭队的都是精锐,没有一个是不知轻重的傻瓜,皆知县衙尚未攻下,还不是彻底庆祝胜利的时候。

赵瑜清了清喉咙,大声道:“众家兄弟,现下四座城门都被我们攻克,只要再打下县衙,这座城就是我们浪港寨的了!”

众人又是一阵欢呼。赵瑜接着道:“现在陈五哥他们多半已经到钟鼓楼了,且莫让他们久等!留一队守城门,其他兄弟,跟我来!”

指派了一队留守城门,赵瑜率剩下的人马循大道直趋钟鼓楼。

大道上,赵武领着一队在前领头疾走。赵瑜等人紧随其后。回响在街道上的脚步声已经比初出观音庙时稀落了许多。赵瑜看看左右,经过三次分兵,身边的人数只剩初时的一半。

‘要是能再多带些人就好了。’赵瑜想着。不过他也清楚这是奢望,由于岛上的烽火台占据了各个战略要地,能暗中潜上岛的,一百人已是极限,再多就决逃不过烽火台上那些警惕的眼睛。

这十七座遍布全岛的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能半刻钟之内把消息传到县城和三姑寨中。再过两个时辰,昌国巡检司的两百人马就能赶到县城协防。与此同时,县城中也能聚起一百五十人的兵力,顺便拉出三百个壮丁。而以县城和海岸的距离,就算敌人在离县城最近的舟山渡登岛,等他们杀到城墙下,城头上早摆满了烧开的油锅。

这种情况下,强行攻打昌国县城就成了一个绕不出的怪圈,想多带些人上岛,就逃不过烽火台的监视;如果逃不过烽火台的监视,就必须硬吃县城的城墙,而这段只有两丈高的城墙,对于那些只跳过帮从没爬过墙的海盗来说,却同悬崖峭壁一般无二;如果不想硬攻城墙,就只有绕道镇鳌山一条路,而那时,在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那座山顶的烽火台就会让攻城一方了解到,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就因为如此,以赵瑜手上的筹码,想攻下昌国县城,现在这个三年前有了构想、半年前开始谋划、今日正式施行的奇袭计划,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 夺城 上〗地址https://wap.v377.net/149_149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