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章节 第七百六十一章 钱荒论(2/2)

不是佃户,若长于耕田,如何能长于战阵?大许军士,不能像乞丐一样穿得破破烂烂,吃糠咽菜……”

“开国公这话便是昧着良心了,一个指挥使的军饷赏赐比一个太守还多,将士若叫吃糠咽菜,咱们岂不是要讨口啦!”

郭绍什么也没,只是坐在那里由得大臣们争议,他要等到最后看看情况才表态,因为他的话就是圣旨。郭翃和郭璋时不时转头,用好奇的眼睛看着自己的爹。郭绍并不教他们,他觉得这些作风是言传身教,自己怎么做,时间一长孩子能学着。

左攸起身拜道:“臣支持李相公的主张。钱荒于国于民皆不利。有粮者,或缺衣;有粮又有衣者,若无欲|求之物,可能不会把衣裳换给有粮者,但可以把多余的卖钱。

世上缺钱,万物皆不能通有无,仓廪实者,则不耕,如经脉堵塞……”

就在这时,郭绍开口道:“通货紧缩。”

众人不解,但隐约能猜到这个词大概什么意思,因为可以联系上下的言论。

郭绍不太懂经济学,但见识肯定与古人不同,他反正知道一些常识。通货紧缩肯定不利于经济发展,无论在什么社会。

很简单的一个思路,正如左攸所言,自给自足的状态下,需求很少,满足之后就失去继续生产的动力了……这也是事实,大部分百姓农闲时候,除了服徭役就基本无所事事,或者做一些效率极低的琐事;甚至七姑八婆没事就扯长短消磨时日。这根本是在浪费劳动力和生产力。

如果干活的报酬是货币,而世上又生产出了足够的物质诱|惑,就会提高劳动积极性,为了获取货币而为了能轻易交换到货币,人们也会去生产和获取世人需要的东西……比如饥荒时的粮食。

而中国古代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状态,每朝都缺货币。一则因为重金属稀缺,二则铸铜钱是赔本买卖,完全是朝廷为了治天下的一种善政,和兴修水利一样的活。

郭绍当即表态,道:“朕准李相公所奏,户部可议定铸钱之事。”

就在这时,李处耘沉吟道:“陛下若能获得银山,开矿取银铸银钱,方是一本万利之途也。”

众人沉默下来,大伙儿忽然发现李处耘此前的“饥荒论”主张,现在又接上了。他当时似乎并非张口胡,这下子为了银山,又扯到开疆辟土的话题上……果然但凡是大员,话都不乱的,并非乍听时那么荒诞。

郭绍不置可否,因为这事儿牵扯更广。他也不去评论官和武将究竟谁更穷,这事儿根本没有真理,各家为了各家的利益罢了。

郭绍沉吟片刻,道:“两位皇子和公主到了蒙学年纪,朕想为他们挑个老师。”

这个话题再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两个皇子中,有一个应该是皇储,做皇储的老师,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郭绍看向左攸道:“左侍郎便教朕的三个儿女读书识字。”

左攸忙道:“陛下重托,臣愿鞠躬尽瘁也。”

殿上有些冷场,因为左攸不是什么大儒,若不论官职,在士林是一点地位都没有的人……野路子出身,什么功名都没有,先是做不入流的官,然后干幕僚。这等人有啥学问来教皇子?

不过左攸是郭绍心腹谋臣,大伙儿估摸着猜测这只是给左攸的一个恩典而已。

郭绍又道:“董遵诲,你教两个皇子弓马骑射,让周通辅之。”

董遵诲起身拜道:“臣遵旨。”

这董遵诲是正儿八经的武将世家出身,各种武艺军礼是规规矩矩,非常端正,郭绍很信他;周通也是很有意思的武夫,当年郭绍射箭就是他教的。

至于左攸,郭绍觉得他教蒙学完全够了,章反正比郭绍强。而且郭绍觉得学太深的圣贤思想,当成信仰的话,对做皇帝这份工作有害无益;左攸这个半吊子正好,重要的是左攸的主张并不迂腐。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十国千娇】最新更新章节〖公共章节 第七百六十一章 钱荒论〗地址https://wap.v377.net/171_171547/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