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鱼与熊掌 四(1/2)
而同样从朝鲜归国的第65军却可以说一路顺风顺水。尽管驻防张家口之后,前身是华北军区第第195步兵师于1960年10月拨归了工程兵建制,改为工程兵建筑第52师。但是离乡不离土,改编为工程兵建筑第第第65集团军“代管”。而早在此前的1969年10月,北京军区便根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第第第65集团军是目前中国陆军之中工程建设能力最强的集团军之一。
除了以“修理地球”见长的第第65集团军麾下还有2个步兵师、2个守备师、1个炮兵师又1个坦克旅、1个高炮旅。可以说是兵力雄厚。其中北京军区守备第第4师分别驻守于张家口东、西两翼的万全和赤城两县。而两个主力步兵师第第194师则沿张家口到张北的交通要道一线展开。
此刻在素有“坝上重镇”之称的张北县内,第194步兵师三个主力团已经系数开拔。在公路两侧高地之上齐刷刷指向天空的74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的掩护下,集团军直属汽车团的东风卡车正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年轻士兵奔赴北方的战场。“请集团军首长放心,我师主力将于今天黄昏时分抵达化德,并就地构筑工事。不惜一切代价将老毛子的装甲集群挡在草原上。”而身为第194师师长吕正清站在自己的指挥部内更是雄心勃勃的向军长章镇江保证道。
距离张北约30公里的路程,地处锡林郭勒、集宁、张家口三角地带中心位置的化德县,不仅是张家口北方的门户,更是集宁右翼的主要屏障。如果化德易守,内蒙古南部重镇—集宁将陷入苏联陆军的夹击之中。而一旦集宁不保,张家口也将门户大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第65集团军不得不将一个主力师前出,以确保这个关键的战略枢纽不落入敌手。
但事态的恶化程度远比第65集团军司令部预测的更糟糕。苏联陆军第39集团军并没有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镶黄旗武装民兵的身上。凡是一时无法夺取的据点系数交给后续跟进的第第5第第1营率先赶到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长顺镇时,从化德县民兵口中得知,苏联陆军的坦克距离长顺镇已经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了。
“所有人员立即进入阵地……”跟随先头部队抵达长顺镇的第第一时间下达了战斗命令。在他那充满着山西口音的命令声中,远处已经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显然化德县的民兵在镇外的阵地上已经与苏联陆军第51坦克师的侦察部队交上了火。2辆苏联陆军的军用吉普引导着3辆-2型轮式装甲侦察车呈“品”字型前压上来。搭载在车上的步兵面对着不远处高地上扫射而来的机枪火力,从容的跃下。显然从中蒙边境一路南下,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小规模的遭遇战了。
安装在军用吉普后座上的-17式3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不停的在运动中压制着不远处的机枪火力。而-2型轮式装甲侦察车则掩护着步兵迅速突入化德县民兵虚弱的两翼,空有一腔报国热枕却缺乏训练的民兵面对这样的战术顿时乱了方寸。“兄弟们!跟老毛子拼了!”一个民兵连长从简陋的战壕中跃出,挥舞着手臂,准备用反冲击将对方的赶出自己的两翼。但是他的身体尚为站稳,便被远方的早已抢占了阵位的狙击手击中了他只戴着一顶军帽的头部。
“杀啊……为连长报仇!”在那个民兵连长的身躯摇摇晃晃,最终倒地之时。阵地上传来疯狂的咆哮。身穿着各色军服,胸前绑着早已褪色武装带的民兵咆哮着从战壕里同时跃起,他们手中的56式半自动步枪上三棱军刺在落日下闪放着血色的寒光,“中国人都是疯子吗?”距离战场不远处的一辆—62型主战坦克之上,脸上留着一带可怕疤痕的苏联军官有些愤怒的放下了望远镜。
身为苏联第51坦克师独立侦察营营长的莫斯卡连科少校在夺取前方这个小镇的战斗中本不想动员坦克。毕竟虽然得到了加强,自己手中的装甲突击力量也依旧有限。而为数不多12辆坦克在穿越镶黄旗的战斗之中由于战损和抛锚也已经损失了大半。但是此刻面对着中国人的刺刀,却令他不得不再次发动自己的战车。“小伙子们!让中国人知道谁才是陆地上的霸主……” 莫斯卡连科少校高举起身臂,身后顿时传来一片“乌拉”的高昂之声。
在苏联军队中服役,对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绝对是一桩不亚于坐牢的苦行,当然那些希望在军队中“找朋友”的同性恋除外。每天除了周而复始的军事训练、政治、政治灌输之外,还要忍受老兵的奴役和欺凌。这训练方面高度机械化的苏联陆军比起传统上依旧以步兵为主的中国同行更为艰苦。
“全部炮弹从弹箱中取出经过炮塔门装进坦克的装弹架上。你必须用23分钟干完这件事。干吧!现在再干一遍,再来一遍,再来一遍。”在军官的催促之下,苏联装甲兵所应该学会的任何技能,从更换坦克履带或发动机到在化学战训练中穿上橡胶保护衣奔跑,经常总是用实际经验来教学,并反复练习。因此年轻的新兵往往到军队的头几天就掉体重,当然他的体重会重新上升。不过这与苏联军队那同样糟糕的伙食无关。而是在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之下,所有的新兵又已经象牲口一样适应了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决战1984】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二章:鱼与熊掌 四〗地址https://wap.v377.net/178_17835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