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你来我往(2/3)

过六成,不过像今天这样一个没剩,全数战死也是比较罕见的事情。不过,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使得这个阵地上的“机枪”火力点暴露了出来,虽然这些机枪的声音比较的奇怪。

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不想要思考为什么这些机枪声音有些奇怪。只要能够占领这个阵地,这些哥萨克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而且到那个时候他就能够知道为什么这些“机枪”的声音奇怪的原因了。

随着他的命令,整个骑兵军所携带的一些小口径的骑兵炮,还有少量的野战炮都被拖了出来,对准阵地,尤其是刚刚的“机枪”响过的地方。

“开炮!”

上百门火炮一起发射,向着阵地倾泄着火力。打得阵地上腾起了一阵阵的烟尘腾空而起。尤其是刚刚盒子炮响起的地方,受到了这些火炮的重点关照。

安德烈中将看到火炮的射击情况,仔细的观察了弹着点之后,点了点头。同时命令那两个骑兵团进入攻击位置。等待炮火准备停歇之后,就发起攻击。

然而,此时他们正在炮击的阵地,尤其是一线阵地,此时已经没有战斗人员的存在。整个阵地上现在只剩下几个观察手。其他的人都躲在防炮洞里。

这些防炮洞都是临时挖出来,然后用木头加固。虽然比较简陋,但是这种防炮洞能够抵御口径低于一百五十毫米以下的火炮直射。

这种防炮洞又叫做猫耳洞,它一般是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挖一个洞,然后用木头进行支撑。因为形似猫的耳朵,因此得名。洞口多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每个猫耳洞小的可以藏几个人,大的甚至可以藏几十个人。在抗战时期,国共两军都曾经广泛使用过,而且效果很好。甚至于到了朝鲜战场上,面对美国人的飞机大炮,仍然发挥了出色的作用,甚至还在猫耳洞上再次发明了坑道作战的方法。

在这个时候,城墙上的赵军也在测量着哥萨克的炮兵阵地,城内被缴获来的火炮此时已经被拖了出来,正在准备着对敌人发动反击。

被拖出来的火炮是总共有36门的1902式76.2毫米野战炮,这种野战炮在这个时代是最出色的野战炮,没有之一。

有些人,甚至是相当多的穿越文里认为这个年代最好的野战炮应该是法国的施耐德1897式75毫米加农炮,因为这门火炮是划时代的发明。它开创了一个时代,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制退复进机,使得炮管和炮身实现了弹性连接,减轻了火炮的重量,大幅度的提高了射速。它在世界火炮历史上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改变了世界军事史,直到现代火炮的身上还在用着这个装置。

在它出现之后,给了整个世界很强的震动。于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模仿它。其中也包括了1902。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在同等量级的情况下,它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

两者相对比,重量上1897是0,而1902则是900。

射程1897是8500米,而1902则是8540米,两者相差不多。

而最大射角1897是18度(最大射程),而1902则可以达到30度(最大射程),甚至是更高(但是再大就会导致射击精度明显下降,所以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射角也是1897最大的问题,因为它实质上是一种加农炮,不能够曲射,也就是说它几乎只能够直瞄发射,而不能够曲射。在很多情况下,这就意味着你需要把它放置在敌人的观察之下,很容易被敌人察觉,从而被摧毁。而1902则没有这个问题。

在准备好了之后,红警龙骑兵们就开始对哥萨克的火炮阵地进行了反击。

“砰”一发炮弹就打到了距离哥萨克炮兵阵地大概不到五十米的地方。

炮弹炸开,飞出的碎片经过五十米的距离之后,所剩余的动能已经不足以有效杀伤人体了。只能够划破哥萨克的皮肤,或者是他们的衣服就耗尽了它们的能量,停了下来。

饶是没有造成哥萨克炮兵的伤亡,但是仍然吓了这些炮手们一跳。

安德烈中将也被吓了一跳,立刻转过望远镜,看了看他的炮兵阵地,发现没有造成损失才稍稍的舒了口气。但是,他仍然以非常快的速度下命令,命令这些炮兵立即转移阵地。同时所有的骑兵都疏散了开来,每个骑兵的距离都拉的非常的大。这样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在大炮打击下的损失。

但是他们知道城内有炮兵的时候,已经晚了。

第一发校射的炮弹打偏了之后,紧跟着就是第二发修改了弹道的校射弹。这一发仍然有一些偏差,但是距离哥萨克炮兵已经不是很远了。甚至于炮弹产生的破片打伤了一个哥萨克的炮兵。这代表了已经基本校射成功了。

第三发校射炮弹正好击中了这些哥萨克炮兵的中间,炮弹爆炸时所产生的破片瞬间就将其周围十米的人体撕成了碎片。

校正环节已经结束,这个时候,炮兵已经可以正式开始发射炮弹了。

顿时,这整整的三十六门火炮开始了怒吼。

19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红色警戒1906】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六章 你来我往〗地址https://wap.v377.net/1_10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