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皇帝意图发展慈善(1/2)
“陛下?”>
邱浚拉着其他人兴奋的念叨完了金矿的开发利用情况,然后发现皇帝竟然有些心不在焉,便小小出声提醒了一下。>
开会呢!>
就算你是领导,也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发呆吧?>
朱见济反应过来,给自己狡辩道,“朕刚刚在想,若是国库充盈,那前宋的漏泽园、居养院等物,也能于我大明广设了。”>
要说大怂努力的盘剥底层人口,那是肯定的。>
但上面的统治者也不是全然的傻愣,知道人被压榨到极点,最后的结果就是掀桌子,不愿意再遵循之前的玩法,让自个儿安心当庄家通吃了。>
而一直包受压迫的农工无产者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结果会是如何,已经得到了证实。>
大怂是不敢面对这情况的。>
那么频繁的农民起义,要是成功一次,虽说自家是读书人,能继续帮着新皇帝治理天下,可能保证新朝天子就跟赵家人一样怂包能忍吗?>
自己在旧朝廷几十年的奋斗,积攒下的无数成本,也比去新朝白手起家,重新开始的要好多了。>
得过且过。>
大怂的精英官员和皇帝,也是有考虑过一边维护王朝统治,一边缓和下社会矛盾的。>
毕竟,任何时代都要讲究可持续发展嘛!>
于是专用于收敛无名和异乡尸体的漏泽园、帮扶贫困孤寡的社会老幼的居养院在大宋建立了起来。>
大明起初也是有的。>
太祖皇帝在文化人圈子里名声不好,但对乖乖听话的老百姓挺不错,也重设了这些机构。>
可惜跟社学、武会等组织一样,后面都因为财政支出给罢了大半,如今不过了了几家还在维持。>
朱见济想着,自己已经弄出来了供给穷人平民的“惠民药局”,那再多掏点钱,重新翻修这些东西也不是麻烦。>
反正有钱……>
邱浚胡子一抽,严肃回道,“若是金矿在手,陛下要惠及万民,我等自无不可。”>
言下之意,就是说钱都还没到手呢,你瞎想什么!>
朱见济被他怼了回去,心说你这老头刚才不也是在兴奋的计划要拿钱干啥嘛?>
自己想想也有错?>
不过搞慈善机构的确极为费钱,好名声也只能流传于平民百姓之间,等以后更新换代了,掌握话语权的那一批高贵文人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好,反而会批判起朝廷有了钱就乱用——>
反正他们能读书读到这个地步,家里肯定是不缺钱的,自然也看不上所谓的居养院。>
至今为止,惠民药局虽然有皇家牵头,还符合儒家传统的“仁者爱人”道德观,让一些人闭着嘴巴不好抨击乱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张政策仍旧给国库带来了挺大的负担。>
周王朱子埅身为宗室内德高望重的长者,还在拿着身家倒贴惠民药局。>
如果不是这十几年来流入的财富更多,早就有人跳出来反对这项无所谓的支出了。>
可以说,真慈善做的事,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后世的那些“慈善机构”嘛……>
大家懂得都懂,赚钱而已,不磕搀!>
内阁君臣关于金矿的事,高高兴兴开完了会。>
半个月后,第一批开矿的就来了吕宋岛上,面见了朱见濡。>
“拜见沂王!”>
“快快请起!”>
朱见濡赶紧把人叫起来,也不多说,说起了开矿的事。>
“金矿所在之地,便是此处!”>
他取出许家人献上的地图,落指一点。>
众人心里一盘算,觉得距离沂国只差不到十天的路程,还算可以。>
打着大明的日月金龙旗一路过去,只说是奉了大明皇帝之命来办事儿的。>
他们没有说具体要办什么事情,也没有遇到多大的险阻。>
因为大明在这边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正如朱见济所言,金洲一下,围绕在大明周边的那些岛国势力,还有辽阔大洋,只能成为其后花园,任由大明在其中出出来来。>
当年满者伯夷在南洋各国眼里,力量何其庞大,不也被大明一战而下?>
有这么个例子下,各小国只会更加忠诚的侍奉天朝,不敢多做想法。>
甚至在学着大明建立起简单粗暴的国家体制后,南洋各国因为加入了中华朝贡体系,还特意在国旗上加上了“日月”标志——>
并非僭越之举,而是表明自己是大明的臣属国家。>
除了“日月金龙”为大明独有外,附属国可以在日月之外加上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要做明世祖】最新更新章节〖第343章 皇帝意图发展慈善〗地址https://wap.v377.net/212_21207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