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4/7)

云龙伸手拿过手枪,仔细打量着,这是支比利时公司生产的袖珍枪,枪身全长115毫米,口径6.3毫米,重量375克,弹容6发。李云龙曾把这手枪给一个研究惯例兵器的工程师看过,那工程师一看就知道,曾告诉他,这种枪是1906年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先生设计的,并由比利时公司生产,是名噪一时的名枪,后来由于此枪性能良好,欧洲很多国家都有仿造,据说销售量已达到四百万支。

李云龙默默地抚摩着蓝汪汪的枪身和枪柄上精巧的花纹图案。这支枪很能反响出制作国家的产业化程度,制作工艺极为精良。他想起了当年楚云飞送他这支枪时的情景,心里忽然感到一股热意,这个楚云飞,倒真是个人物,他把玩着这支手枪思念着它的前主人。要说心里话,他还是挺爱好楚云飞的,他和楚云飞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一会儿是朋友,一会儿是对手,见了面除了饮酒就是谈军事,就是不能谈政治,一谈准要唇枪舌剑地干起来,彼此攻击对方的政党。淮海战场上的最后一别,李云龙送了他两发机子弹,他回赠了一发****,那十几块弹片至今还留着呢。

“朋友嘛,平时惺惺相惜,战场上各为其主,先是一起和日本人干,打完了日本人,朋友自己又干起来,打得你逝世我活的。1949年你小子跑了,我还挺兴奋,不然逮住你我李云龙可救不了你,八成1950年镇反时就把你小子毙了。这还不是最好的结局?我还认为这辈子没有交手的机会了。想想吧,咱们当团长的时候吵,当师长的时候打,没想到都当了将军又隔着海干了起来,我的特种兵收拾了你一下,你反过手又折了我几员大将,这辈子和你小子算是粘上啦,你一嘴我一口,你一拳我一脚,谁也没占什么大便宜,咋老闹个扯平呢?楚兄,你我兄弟之间也该有个了结了,谢谢你送我的这把枪,我就带它上路了。怎么样?这够给面子了吧?老兄我先走一步,到了阎王爷那儿,要有机会,咱们接着干。”

李云龙拒尽了段鹏的帮忙,他两膝夹着手枪用那只没受伤的手一边依次卸下手枪套管、复进机簧、缓冲器和弹匣,很从容地用布擦拭着每一个零件,一边对段鹏等人说:“我刚当红军时,是扛着自家的梭镖往的,那时红部队伍不发枪,除了有口饭吃,别的都要靠自己了,你们别看电影上的红部队伍,清一色灰布军装、八角帽,那是胡说八道。1927年夏天我是下身只穿条裤衩,上身光着膀子过来的,后来打土豪弄了件黑杭纺绸大褂,就是电影上财主爱穿的那种,黑底上印有‘福’字或‘万’字图案的绸大褂。这件大褂我穿了半年,你们想啊,行部队伍里有个穿财主绸大褂的人是什么样子?可当时就是这样,谁也别笑话谁,部队没有被服厂,没有后勤部,所有东西除了打土豪就是靠缉获,后来求乡村大嫂子织了几尺土布,用草木灰染成灰不溜秋的,好歹做了身军装。记得当时裁剪得很糟糕,裤裆勒着屁股沟,走起路来磨屁股,就这,还当宝贝呢。”

段鹏等人都笑了。

“我第一次参加战斗,用梭镖捅逝世一个敌人,缉获一支老套筒。你们没见过这种枪,是清末光绪年间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的产品,射击精度极差,很轻易卡壳,我那支老套筒的膛线都磨平了,子弹总是翻着跟头出往。后来,我又缉获一支‘中正’式步枪,是国民党河南巩县兵工厂的产品,抗战之前,这种枪算当时最好的步枪,只设备中心军部队,实在也只五发弹容,单发射击,人工退壳,射程和精度还不如日本的‘三八大盖’。抗战时我用一支德国造驳壳枪,它的正式名称叫毛瑟‘1932’式手枪,口径7.63毫米,弹容20发,有效射程100米,这种枪合适近战,枪身后有快慢机头,拨动连发机头,能顶支小***,在当时可是支好枪。后来,就没意思了,官越做越大,枪越来越小,也没机会冲锋了……”

李云龙笨拙地把手枪重新组装好,把子弹顶进枪膛,他仔细抚摩着蓝汪汪的枪身,枪柄在他的手掌中渐渐热和起来,仿佛有了灵性。他自言自语地说:“玩儿一辈子枪,最后只剩下这支小玩意儿啦,这简直不算枪,是娘们儿玩儿的玩具。”

段鹏等三人都以立正姿势站在一边凝视着李云龙,他们闹不清军长要干什么。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他们都是老兵了,心里非常明确,在此处耽误的时间越久,危险就越大,但他们谁也没说话。面对渐渐迫近的危险,他们面无惧色地稳稳站在那里。

李云龙抬开端,仔细把三人高低打量了一遍,似乎在用眼力向三个虔诚的部下离别,眼力中饱含着疼爱和观赏。段鹏的心猛然发抖起来,他心里全明确了,由于他在军长的眼力中看到了诀别,他的眼泪唰唰地顺着面颊洒落在胸前,不由失声喊道:“军长,我的军长,请跟我们走,我们求您啦,求您了……”

李云龙冷冷地命令道:“现在我命令你们马上回队,听明确没有?我从来不说第二遍,给我马上走。”说完他决然扬起枪口,把阴森森的枪口对准了段鹏。

“不,我们尽不走,您要愿意开枪就开吧。”段鹏第一次拒尽了军长的命令,态度非常强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亮剑】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三章〕〗地址https://wap.v377.net/247_2479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