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中)(3/3)
袋,没见他私取一文,国有良臣如此,陛下之福啊!”见李世民失态,他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进谏言,显是也被这些美好的前景打动了。
只听这时房玄龄又道:“就因为要保持我们中土商品的这种优势,归唐在后面那篇《论工》里面提出要鼓励工匠和一般百姓发明创造,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是没有这些能人,瓷器就烧不出来,也没人知道蚕吐出的丝能做成衣裳!”
“嗯,我刚才也看了,只是这事牵扯较广,所以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时李世民正了正色,答道。
虽然历朝历代一直痛斥着奇技淫巧,无一不又享受着奇技淫巧带来的便捷与舒适,只是此时社会上形成这种观念已经太久了,一时不易调头,所以李世民很是犹豫,何况他还担心,如果技术改良造成大量人民失业怎么办,这些人又变成了流民,到时候又是朝廷的一块心病。
“先放放吧,如代公方才所言,时机不到,一切都是纸上空谈,如果时机成熟了,到时候我们再议也不迟!”善断的杜如晦见李世民陷入沉思,知道他心中的忧虑,这事现在也不成熟,贸然提出来不见得是好事,只不过他把这事在心中挂了号。
“嗯,克明所言不差,那就放放吧,不过归唐这片策论里还有进言,他说近来朝廷在全国各地都在发掘煤石,现在已经有地方上的人在跟风,他建议把本朝矿无税的政策修改一下,这样可以缓解各地私人进行煤炭开采,各位爱卿,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李世民问道。
“归唐的考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煤矿开采较为危险,一般朝廷会在注重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开采,而私人则不然,现下他们还没有尝到甜头,待日后尝到了甜头,会不会只为产量而罔顾开采工匠的安全?根据少府的统计,现在各地产于煤矿生产的工匠人数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这个数量往后还会增加,而私人则不会请那么多工匠进行开采,为了成本考量,他们只怕会大量的雇佣毫无常识的百姓进行生产,这些都是将来发生事故的隐患啊,我赞成取消矿无税的政策,如果上述问题还是很严重的话,我建议禁止私人参与金银铜铁煤诸多产业中,最后收归朝廷统一开采!”房玄龄在一旁做了补充道。
这个时代能够开采矿山的,哪一户不是豪族世家,谁见过单家独户的百姓扬言自己要去开发一座矿山的。原本李唐开国后,立了这个矿无税的政策就是酬劳功臣的意思,让跟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们享受新政权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可自打唐朝立国后,这十年里关陇集团除了跟其他割据势力在战场上打仗,回到朝中就在这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权力场上争斗,没一刻闲下来,所以注意力就没集中到这一块上来,于是这时,就给其他旧有的世家大族钻了这个空子,喜滋滋的享受起原本不属于他们的私开矿山的待遇来。现在又见煤石走俏,哪还有不一哄而上的道理。
如果这时对矿产开采收税,又或者干脆收归朝廷所有,对关陇集团的触动不会太大,即便是有牵连,也可以在其他的方面给他们单独做点补偿,现在土窑不是建设得正火吗?用砖石的销售权换取以前承诺的矿山开采权他们也不吃亏,因为矿山总是有采完的一天的,而土窑却可以年复一年的烧下去。
“各位爱卿,对归唐和玄龄的这个建议,大家回去都好好考虑一下,此乃国政,需要从长计议,过几日再上政事堂讨论!”李世民望着下面六位执宰,吩咐道,不久他就会和其他臣子“闲谈”起此事,再把补偿的计划委婉的漏一点出来,然后静待各方反应,最后再做决定。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耕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一二章 太极殿君臣议状元(中)〗地址https://wap.v377.net/249_24931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