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大宋王玄策(下)(2/3)

谋。寇某甚至,事先都不知情。寇某之所以瞒着王相,乃是为了以备不测!”

“你还狡辩?如果不是你的主谋,何人能调动起如此大的力量,直接颠覆一国?!”王旦先入为主,才不相信,寇准真的事先不知情?声音立刻又提高了好几度。

“王相可是要入宫面见官家?”寇准四下看了看,再度笑着摇头,“有些话,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具体此事的来龙去脉,寇某会在官家面前,给王相一个交代。此外……”

顿了顿,他再度轻轻向王旦拱手,“敢让王相知晓,寇某瞒着王相,并非存心怠慢。而是准备万一事败,寇某自当去岭南走一遭!届时,好让王相以局外人身份,出马收拾残局!”

“你准备贬谪岭南?”王旦的脸色,比先前听到李德昭献舆图和户籍册子还要震惊,追问的话脱口而出。

“嗯!”寇准笑了笑,轻轻点头,“所以,寇某从那日起,就开始骑马上朝。为的就是提前熟悉一下,不至于到了没路的地方,只能靠双脚。”

“你——”王旦忽然说不出话了,心中的怒气瞬间消失了个七七八八。

以他的经验和智力,当然能分辩得出,寇准的话是真是假。

大宋轻易不杀士大夫,只要后者不犯下谋反之罪,顶多也是贬谪岭南。(注:前提是的混入士大夫阶层,普通人还是算了。)

当朝几个重臣,吕端年纪已老到不能上朝,王钦若出镇京东东路,张齐贤成功乞骸骨回了家,如果寇准也离开,可供官家朝夕垂询的,就只剩下了他和毕士安两人了。

而根据王旦自己观察,毕士安最近每次廷议,都在催促官家早点回应李德明的请封,切莫节外生枝。很显然,毕士安和他一样,被寇准蒙在了鼓里。

如此算来,寇准真实想法,就呼之欲出了。

他准备独自一人,扛下所有责任。事成,大宋西北,至少能得到十年安宁。

事败,他被推出去谢罪,平息李继明的怒火,大宋也不至于立刻与夏州兵戎相见,而朝廷的动荡,也不至于过于强烈!

“敢教王相知晓,夏州最近发生之事,与寇某所持理念格格不入。寇某一直坚持,不能将国事寄托于一场赌博!”稍微给了王旦一些反应时间,寇准笑着继续解释,“然而,当时箭已离弦,不可追回。寇某就只好,先上奏官家,然后准备将此事一个人担下来。”

“平仲真豪杰,王某自愧不如!“心中最后一丝怒气,也变成了佩服。王旦上前两步,拉住对方手臂,“上车,上车,今日事情已经成了,你还骑马作甚?上车,王某今日亲自为你执鞭。”

“子明兄要折杀寇某么?”寇准大笑着摇头,同时用手拉住了战马的缰绳,“寇某何德何能,敢教当朝使相驾车?倒是这马,寇某长久不骑,这几天重新跨上鞍子,快哉如犹如乘风!让人瞬间想起,先帝在位之时,春秋两狩,对满朝文武的嘱托。”

“你啊,真应了那句话,人心不足,得陇望蜀!”王旦愣了愣,也不再坚持,笑着摇头。

然而,松开寇准的衣袖之后,他却没有立刻返回马车上。却让亲信王庚,将坐骑让给自己,跨上马鞍,与寇准并辔而行。

寇准得陇望蜀,此时此刻,他又何尝不想!

想当初,他和寇准,都是被先帝赵光义亲手提拔起来,辅佐当今大宋官家的宰相储备人选。所以,即便赵光义已经去世多年,他仍旧无法忘记此人的音容笑貌。

而赵光义生前,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伐辽失败,让大宋文武,失去了重整九州山河的那口锐气。

所以,每年春天和秋天,赵光义都会效仿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带着文武大臣们,外出狩猎。

一方面,是通过娱乐放松,增进君臣之间的感情。另外一方面,则是希望文武大臣们,不要被太平生活,消磨光了斗志,有朝一日,再次陪着自己挥师北伐,光复燕云十六州。

只可惜,直到太宗皇帝赵光义驾鹤西去,也没等到一个非常有利的伐辽机会。而大宋的兵马数量虽然日渐庞大,战斗力却每况愈下。

到了去年,甭说北上烟云十六州,西北党项豪强李氏继迁,都震慑不住。需要靠重金安抚,才能让此人勉强承认大宋的宗主权,而不去追求宋、辽、夏三足鼎立!

如今,李继迁稀里糊涂地死了,李德昭在大宋的支持下,取代了他兄长李德明,成为新的一代夏国公。为了权力稳固,向大宋献上了户籍册和舆图!

大宋五路大军伐夏失败的耻辱和阴影,自然一扫而空。

大宋眼前的敌人,又变成了只有辽国一个。寇准提起了太宗皇帝的生前遗愿,他王旦,怎么可能不热血沸腾?

时令正是初秋,天气凉爽,小风徐徐。

王旦和寇准位宰辅,策马急行,衣袂飘飘,峨冠高耸,不知道吸引了汴梁城内多少目光。

“王相和寇参政,今天好像都变年青了许多?”

几个巡街的禁军将佐,不知道为何两位“宰相”都选择了骑马,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宋魂】最新更新章节〖第172章 大宋王玄策(下)〗地址https://wap.v377.net/273_27347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