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流言(2/3)
毛病,说道:“好了好了,本宫难道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跟你当过真啊!”
兰音在莲心面前说错话以后倒也有些坐不住,总是心虚不敢再多坐,没说几句话便拉着玉若走了。
聊了半日,莲心也觉得有些乏累,便躺下休息了一会。佩瑶见莲心这几日总是懒懒的,又心浮气躁的样子,便让一旁侍奉的人都退下去了。想着或许秋燥难耐,她自己则下去煮清火茶了。
不一会儿,碧雅和姚氏一道回来了。姚氏朝莲心的卧房看了一眼,见无人站在门外伺候,便以为她不在。想起方才贞妃娘娘聊起近来小太监们私下传的话,不由暗笑,双手搭在碧雅臂上,说道:“姐姐,你说,这太监们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是说的话倒有几分真。这太子妃照理说是奇贵之人,怎么一出嫁就死了靖梁的先皇,没多久兰音公主也病了,且她越是探的勤公主的病倒是越反复。”
碧雅为人谨慎,慌忙捂住她的嘴:“妹妹这话怎么也信,兰音的病多亏了姐姐明察秋毫,且现在也无碍了,此话要让姐姐听了,妹妹可不是得一顿训斥这么简单的。”
“姐姐别慌,我这不是看她不在屋里才说说的嘛。”
碧雅看了看莲心门口倒确实没人,忽又瞧见佩瑶端着茶站在角落,惊了一下:“佩……佩瑶姑娘……”
“侧妃娘娘吉祥,奴婢卑微,娘娘直呼其名便好。”佩瑶请了安,白了姚氏一眼就走了。
姚氏也是吓到了,结巴着说:“姐……姐姐,方才……佩瑶没听到吧。”
“这……这个,我也不清楚啊。”
佩瑶推了门进去,见莲心已醒,坐在床头叹了口气。
“娘娘可是听见了,您别跟这些奴才一般见识,都是些没骨头的,听风就是雨。”
“这些闲话还气不到本宫,这姚氏从前只是知道她笨,却没想到这么笨。”
“娘娘,要不要奴婢去管管这些烂舌头。”
“不必了,要说就说个痛快去,难道之前问名纳彩合的八字都是鬼话吗?传这些闲话,岂不是打礼部的脸面?”
“也对,娘娘这般尊贵,这些不入流的编排,只怕是奴才们越传小命越短。”
莫绍平从边关回京述职,皇上并退了朝臣,在书华殿单独召见。
“皇上,边关倒是无事,只是臣此次进京,听到了一些流言。”
“什么流言?”
“竟然在传玉若公主的身世。”
皇上闻言,一时心气不顺,咳嗽了起来,莫绍平紧张地问:“皇上可要宣太医?”
“不,不……你说下去。”
“听说是有位娘娘做了两个人偶埋在宫里,原是冲着两位公主去的,结果只有兰音公主身体抱恙。百姓传言,因为玉若公主的生辰并不对。”
“大胆!”皇上怒吼道,“此事宫里边早就三令五声不准再提,怎么会传到宫外去的?”
“微臣不知,只是流言大有四处传开之势。城中百姓议论纷纷,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甚至还有人说当年宫中接生的太医曾说过,玉若公主生下来就似四个月大的婴儿。”
“哎……向来巫蛊之术,害人的不是巫术邪念,而是流言。朕早有担心,却不想还是没有拦住。”
“皇上打算如何应对?”
这是皇上怕了一辈子躲了一辈子的劫数,此时在宫外掀起的巨浪,搅得他的胸口阵阵汹涌。他托着额头,沉思一番说:“朕老了,身子不中用了,人不似当年那般决断了,爱卿替朕宣晋王商议。”
“遵旨。”
“只宣晋王,太子那边不必知会。”
莫绍平久不在京城许多事并不知情,但也向来不爱猜测朝堂之事,虽有些许意外,但还是接了口谕退下了。
才没几日后宫的流言便从太子妃不祥,变成了玉若非皇后亲生。
“你听说了吗?谨嫔娘娘的桐木人偶只害得兰音公主病了许久,是因为玉若非皇后亲生,是咱们皇上出征在外,一位民间女子生下来的。”
“不对不对,我家叔伯当年都是跟着元帅出征的,从未听说皇上宠幸的哪个民女有了孩子。”
“那是怎么回事?”
“听说玉若公主也不是皇上的,是北殊旧朝皇后的女儿。”
“你也太信口开河了,皇上没事留着亡国公主做什么。”
“你有所不知,北殊皇后是咱们皇上的胞妹,只是北殊既已亡国便在皇室宗谱里删去了,皇上为胞妹忧思郁结,皇后下令后宫不许再提此事。”
“看来是皇上心里对不起胞妹,所以才带玉若公主回来养着啊。”
“正是正是。”
元熹下了朝原是打算到钟绣宫请安的,只是心里烦闷,不知见了母后该说什么。便故意在花园里晃悠,走着走着倒是遇到了莲心。
“太子妃也来散心吗?”
“王爷吉祥。本宫闲来无事,到处走走,王爷是去钟绣宫请安吗?”
“正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都陵挽歌】最新更新章节〖身世流言〗地址https://wap.v377.net/289_2894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