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光明的无线电波(2/3)

的无线电发报机。

每到晚上夜深人静,没有电磁的干扰,是无线电波传送最佳时,他们互发电报,练习发报手法速度,驿码编码。

俄国老人和金曼玉也秘密组装两台单管收音机。可当时天津有一个广播电台,只播送科学知识,可没多长时间就停播了。

而外地的电台信号又弱,这个组装收音机接收不稳定,时有时无,这就没了用武之地,曼玉就把这个机器放在了二层铺上成了摆设。

这回通讯器材商店一开张,什么样的无线电元器件都有,而且,俄国老人还从一些中外无线电爱好者那里,收集他们不用的二手零配件,连卖再购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俄国老人和金曼玉还要用充足的无线电器材,开始研究了功率更大的多管收音机和无线电电台。

其中金曼玉新设计的电台,收音机线路图引起了通讯处的重视,开发出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电台,受到局里的表彰。

前不久,她从一个发报员调进局里的无线电研究室里工作,也成了一名女工程师

在出货二手无线电通讯器材第一个月里,胡明一从帐本上测算,他和二大伯科长两人赢利近千银圆,俄国老人也有几百银圆的收获。

到了月未的一天晚上,胡明一在俄国老人书店里,召开了三方的结帐会。当俄国老人分到了三成的利润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轻声的说着:

“乌拉,乌拉”

胡明一握着老人的手说:

“我们合作太好了,您干得太出色了,我们一定发财的”

金曼玉的二大伯科长在背地里,也挣得盆满钵满,信心大增,也投了资要和胡明一他们,大干一场。以后,俄国老人每次乔装打扮成商人,和电讯局的金科长见面购货。

地下党组识的人假冒无线电爱好者和小商贩,混于众多顾客中像蚂蚁搬家一样,把零星无线电器材从俄国老人的书店,或一些无线电爱好者手中购来。

他们再会集分类再通过秘密渠道,发往各地地下党,辗转到红军和苏区。

这样,胡明一和地下党组织,把这个二手无线电器材的商店,隐蔽得的十分秘密。就连俄国老人和二大伯金科长,及胡明一的女友金曼玉,谁也没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

那时,俄国老人的书店开张的第一天,金曼玉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吃了早点就到俄国老人的书店去看一看。

这个书店离她家很近,座落在一条称为“俄国城”的街道上,这里住的几乎都是俄国居民

在这几条街和胡同里,蓝眼晴,白皮肤的俄国男女青年,老年幼儿到处可见。每天,这些人们来往不断,互相打着招呼有的聚在一起聊天。

俄国女人们缝衣服织毛衣,孩子的在胡同街里玩耍。老人们晒太阳。金曼玉每次来到这里就像到了俄国的某个城市,因此让津城的市民,叫这里是俄国城。

俄国人很团结心齐,街面上的治安由自己的人管理。有俄国人的巡警和督察长。

这里的俄国人是因为国内战乱,而从海参崴和旅顺,或新疆逃来天津的。他们都是难民身份,没有英,美那些洋人的优越感,和华人居民相处很好。

可是,这些俄国侨民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许多人都是白俄的贵族和富人。

这些俄国侨民对金曼玉这样会说些俄语的华人姑娘,更是热情。只要她进了这个地界,许多俄国男女年青人和老人像对客人一样亲切。不管熟细的还是没见过面的,都和她热情地打招呼,聊天。

有好客的俄国姑娘还邀请她参加她们的舞会,和钢琴演奏会,教她跳舞。因金曼玉思想上传统和太钻研业务,都推辞了。

由于她和书店的俄国老人,有共同爱好和语言,每次见面都聊个没完,他们又一起搞无线电实验,这也消除了老人的寂寞。

俄国老人像对侍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金曼玉。以前老人的几个儿女平常都忙于店铺的事,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老人聊天说话,看到父母很寂寞也是内心愧疚。

可发现,老人认识了无线电爱好者的金曼玉后,欢乐愉快起来,拿起电工的老本行又是绕线圈,又是焊接无线电原件,组装收音机,小发报机。

他的子女们看到这些心中也是高兴,经常送给金曼玉一些面包,咖啡,冰淇淋等,请她到各家中作客,俄国邻居把她称为是老人的华人女儿。

这次,俄国老人和这位华人女儿做起买卖,能不上心吗?他买了柜台,又把书店后一个小院和一个屋子收拾好,做为拆卸报废通讯整机的地方和物资的仓库。

金曼玉一每次进书店就看见,俄国老人仔细地拿着胡明一给他的二手通讯器材,元件表,进行核对后并把它们摆上柜台。

屋子的后面中间是几个柜台,后墙有货架,已摆上了二手的器材元件。书店里一切被老人安排的妥妥当当。老人的一个年青些的儿子也来帮忙。

可是俄国老人和金曼玉都没想到俄国城里的这个书店,和他们两个无线电爱好者,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津门迷案】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九章 光明的无线电波〗地址https://wap.v377.net/29_290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