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精明的棒梗(4/9)

尽管有孟振华他们几兄弟经常帮忙查看老房子的情况,但周济民还是不放心。

因此,隔三差五的,丁秋楠就会过去逛一逛。

好在,过去这么久了,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贾张氏鸠占鹊巢的事了。

文津街附近的衙门,八点十五分,周济民就准时到达了。

衙门里来了不少老头,大部分都戴着眼镜,书卷气很浓。

所以,这次的会议主题,很明显了。

“老师,您怎么也来了?”

刚进来,周济民扫了一眼,很快就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段学复,不由大踏步走了过去,满脸惊讶地询问道。

后者很开心,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回来了啊,不错,成熟多了。我怎么说也是北大的老师,来这里参加会议,很奇怪吗?”

一听老段说自己成熟多了,周济民就一头黑线。

在沙漠那个鬼地方,就算不怎么经常出门,多少还是会被太阳的紫外线照射,还有干燥天气等,他皮肤看起来老了不少。

就像那些非洲老,明明才十五六岁,可愣是没看出来,仅看脸的话,那就是三四十岁一样。

老得快!

所以他觉得老段说的成熟了这件事,恶意满满!

不等他说话,段学复又接着道: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过来?还有十五分钟就开会了,踩点啊你。”

踩点不是很正常吗?

“老师您怕是忘了吧?我在北大什么时候不是准点上下班的?”

嘎!

老段顿时想起来了,别人恨不得拖堂,给学生们多讲一些知识。

可自己这个学生真乃奇葩,半秒钟都不会拖沓的。

似乎多拖了他一秒,跟要他命一样。

这么说来,他提前十五分钟,已经很给面子咯?

不远处的华老也看到周济民了,径直走了过来,笑着恭喜道:

“老段,你的这个学生是真厉害啊,数学天赋很棒,没想到在计算机研发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呢。”

“我这个老头子,居然被他给超越了,到现在我还跟做梦一样。”

华老领导的超级计算机研发工作,现在已经暂停了。

不暂停也不行,因为相比模彷国外的晶体管计算机,还不如在集成线路上发展呢。

毕竟后者的运算速度和延展性,吊打晶体管。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近这段时间,华老带着中科院的教授、研究员等,就是在全面了解电脑技术。

为下一步的超级电脑的研发做准备。

“别说你做梦了,我到现在都还很吃惊呢。”段学复也是摇头,颇为感慨万千:

“领导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问领导,是不是同名同姓的?”

全国上下,姓周的人没有一千万,少说也有几百万吧。

类似周济民这样的人名,肯定有不少。

毕竟这个名字太常见了。

大家一听都乐了,华老哈哈大笑,周济民尴尬地看鞋子。

“领导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比国外的计算机还厉害,我心说,我连计算机都没摸过,咋知道厉害不厉害?”

眼瞅着老段还在吹嘘,周济民脸红不已,赶紧拉着他去一旁了。

再聊下去,就要社死了。

角落里,华老也跟了过来,三人简单闲聊着。

当然,华老可不是闲人,来找周济民聊天,最多也就闲扯几句,很快就转入正题,咨询起一些细节。

超级电脑想要研发出来,并不是简单的把众多电脑组合一起就可以了。

首先一个就是散热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其次就是能耗问题,这个问题更是讨论的重点,并且备受关注。

主要是能耗问题跟国家实力息息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都需要进行协调解决才行。

最后是人才问题。

建国至今才短短十几年,人才紧缺,特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要不然,也不会让华老这位数学大老,领导和主持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了。

更别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涉及的新兴领域更多,集成电路、存储器等等诸多方面,全都是新技术。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有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也需要重新学习才可以。

那么如何协调,尽可能地招揽更多人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在四合院有个家】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六章,精明的棒梗〗地址https://wap.v377.net/321_32178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