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章 千年古城新变化 2(2/2)

所想。他要把太祖当年在田间地头,不辞辛苦的搞调研的路认真的走一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润民对此再了解不过了,他不仅是要天天说这些道理教育党员,更要自己实实在在的去实践。

王润民对于邯郸的了解不多,搜集的资料里,清末邯郸的资料也不多,这一时期邯郸的历史事件只有四个方面的。

第一件事是邯郸地区的新式堂建设。1902,知县龚彦师呈请将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堂,招生297人,这是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校。1905年,金永任邯郸知县后,成立劝所,大力创办新式校,新设师资堂一所,筹建小50余所,1909年又于庙内创办了邯郸第一所女子初等小,开教育之一代新。

第二件事是邯郸地区的近代铁路建设。1904年三月,京汉铁路邯郸县火车站建成,归属辛店总段第五分段管辖。该站定为中级站,年运量1.1万吨,运送旅客2.8万人次。运营年收入为18万元。京汉铁路邯郸站的建成,标志着邯郸由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转变。

第三件事是邯郸地区的邮政建设。1904,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在车站设立了大清邮政邯郸代办所,主要办理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包裹等业务。1910年,又于邯郸设大清邮政分局,为邯郸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件事是邯郸地区的工矿建设。1875年,清廷批准李鸿章在磁州彭城镇设厂、仿用洋法开采煤矿的建议。1908年成立了“北洋磁州官矿有限公司”,实行官督商办。继官办煤矿之后,在峰峰一带又先后成立了怡立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和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民族资本煤矿,采用近代机械设备和经营管理办法,年产煤炭4万吨左右,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基地。

王润民到邯郸除了考察劳动党的建设问题,同时也要考察劳动党和清政府的这些近代化措施,对于邯郸普通人民的影响。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红潮风暴】最新更新章节〖第六九章 千年古城新变化 2〗地址https://wap.v377.net/336_3363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