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严厉处罚(1/2)
白须白眉的老僧笑着向台上几位年轻僧侣合十敬礼,看上去非常和蔼可亲。趁着大家还礼的缝隙,清木赶紧拽了拽清瘾袖子,嘴向白眉老僧努了努,那意思是:快给我介绍下。
清瘾紧挨着他,小声说道:“这位是本寺刚出关不久的智慧长老,以睿智博学闻名。”
清瘾的说话声很小,几乎只有他们俩能听见,但十步开外的智慧长老却似有所感,笑眯眯地看向清木,有些惊奇地问道:
“怎么?这位师侄不认识老衲吗?”
“佛曰:肉身无常,弟子既认识大师,也不认识大师。”
清木双手合十,面朝智慧淡定回答。
“师兄,这是我新收的弟子清木,刚来寺里不到一年。”
智信长老在台下插话道。
“阿弥陀佛,早听说师弟你新收的弟子有慧根,果然不凡。”
“师兄谬赞。”
智信合十,嘴角带着一抹神秘微笑:清木,你千万别叫为师失望啊!
台上看到这一幕的清木,脸色不善,心中一声大喝:坑货!
智慧长老眼望前方几位佳弟子,只问了一句简单的话:
“我辈修佛,所为何事?”
“弟子认为我等修学佛法是为了觉悟、觉知,明心见性,不执著于自我。”
清途率先抢答。
“很好,不执著于自我一句深得其中三昧。”
智慧长老笑着头,看向清途,目示鼓励。
“弟子认为,修佛是为了早日使自身圆满,开天智,救世人。”
又有一个弟子回答。
“阿弥陀佛,你所言太空,并不符合我佛家思想。”
智慧长老虽不认同他的观,却依旧笑容不减。
之后又有几位弟子回答,但都与前两位大同小异,用智慧长老的话来说就是太空洞了。
小胖子清瘾此前一直皱眉不语,好像心有所感,这会突然踏前一步,大声说道:
“弟子年轻之时行为不良,每天过着行尸走肉一样的生活,令父母失望,亲友远离。后修佛以后,弟子才有所悟,明白生活不一定要要多姿多彩,满足即是安乐。对于弟子而言,佛是一盏明灯,虽不能照亮我前面的路,但也不会让我再被黑暗侵袭。也是一面镜子,虽不能照我前世风貌,但可照出我现在的瑕疵。”
清瘾的话铿锵有力,告别过去的黑暗也告别过去的他。
智慧长老依旧笑容满面,不置可否。
最后还是剩下清木一人没有回答,所有人的目光不自觉地射向了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清木开口说偈道。
智慧长老收起笑容,一脸庄重,凝视清木。
而清木面色平静,嘴角挂着一丝微笑,如同清风吹过古井,波澜不惊。
良久,智慧长老向清木合十示意,走下涅槃台。
“轰”的一声,台下众人疑惑声四起,彼此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台旁几位大师脸上也有惊愕之色,还有人摇头叹息:了不起。
终于,台下有僧侣大声说道:“敢问诸位长老,清木师兄所言何意?弟子不解,还请长老解惑。”
清隐寺方丈智性看了一眼智慧长老,随后站起身来,向众人说道:
“清木所引的是《金刚经》中的第一品,说的是我佛的一个故事:那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众住在一起。到午时该吃饭了,世尊郑重地披上袈裟,手持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在城中按顺序挨门挨户化缘完毕,返回住处,吃完饭,收好袈裟和钵盂,洗净脚,整理好座位,然后打坐。”
“弟子还是不解,这故事与智慧长老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智性方丈微微一笑,继续解释道:
“这第一品讲述的佛是一个平常的人,但在平凡的生活里时时处处在修行,进入境界,穿衣,乞食,吃饭,洗足,敷座,都自然体现作为一个乞丐的威仪。老衲想,这也是清木答案:平常心既是道。对吧,清木?”
清木合十,“弟子正是这个意思。”
至此,台下僧侣才理解清木这段话的高深含义,纷纷赞扬清木了不起,不愧是活佛转世。
远处,几个站在大雄宝殿旁看热闹的杂役工人也是议论纷纷。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挠了挠头,“不就是一段经文吗,他们干嘛那么大惊小怪?”
“那可是不是谁都会的经文。”旁边一位明显岁数大很多的工人回答了他。
“有啥不一样?我看那些师傅们平时早晚课念得也差不了多少。”
“你懂什么,清隐寺属禅宗,早晚课念得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百丈清规》,平时也有念《般若心经》的,都是些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小僧非僧】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一章 严厉处罚〗地址https://wap.v377.net/337_3373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