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店白店 我说了算(1/2)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古董以前也叫“骨董”,是最容易招揽邪祟的东西。 民国时期,南边小红楼的卢芹斋,北边琉璃厂的彬记古玩,都有不少人倒腾这些东西发了大财。 这类东西有一个统称,“阴货。” 天下玄学千万,并非麻衣一家,在当年凡是能玩得转“阴货”的,那都是很牛的商人。 那时人们常说:“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满面,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 这一行业在无神论知识分子的打压下几近濒危。 今天你收了一件雍正的粉彩官窑? 没关系,那有人盯着你呢。 隔天你又收了一尊明永乐的药师佛? 好了,铁证如山! 少吃少喝的伺候你几个月,家里收的那点古董该砸的砸,该埋的埋,不少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没能挺过这关。 李白的“上阳台帖”,陆机的“平复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都是这个时代侥幸存下来的瑰宝。 我们家算是当年少数几个安稳度过的。 无他,因为老文家世世代代的恪守着一个规矩。 八个字。 “只揽阴货,莫渡生人!” 可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家里老一辈定下的这条死规矩,有朝一日竟让我给破坏了。 我叫文材,也不知道当年我爸是怎么想的,我寻思着他也不认识九叔啊,怎么给我起了个这名字? 上初中考完试点名那阵,老师一开嗓,“文材,语文,四十分。” 就这时候,有几个捣乱的总是在后面跟一句,“秋生,不及格。” 我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那时候家里的生意做得还可以,除了收点偏门路的“阴货”,爷爷还帮着邻里邻村的看墓办事,时间长了,算是攒下一点钱。 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我爸志向大,他活着的那阵老想捡漏发大财,在我爸的极力鼓动下,我们在京北的报国寺开了家古董店。 那时报国寺还允许摆地摊,主要卖的东西是瓷片和铜货,那时候店里生意不错,只要你货确实是老的,就算是档次低点的也有人抢着要。 后来京北大搞市容改革,报国寺取消了固定地摊,自此之后,这里的客流量越来越少,我们店里的生意一落千丈。 没办法,生意还得做下去,毕竟还有一屋子的瓶瓶罐罐啊,总不能都扔了吧? 找亲朋好友借钱,找银行贷款,忙活了大半年之后,我家的小店终于落户在了一个新地方。 “潘家园。” 可另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我爸因为一场意外说走就走了,也没有什么临终遗言。 他留给我的除了这家小古董店,还有一张八十三万的欠条。 这天,京北的天不好,下着小雨,稀稀拉拉的。 我正坐在店里算着账单,合计着这月要省下多少钱才够给妹妹做手术的,至于银行那边,我是打算破罐子破摔了。 两者相害取其轻,为了给妹妹治好腿能让她从轮椅上站起来,老赖就老赖吧,说实话,我压根就不在乎。 就在这时,关了一天的店门被推开了,走进来两个人,一男一女。 男的是一位瘦黑瘦黑的四眼仔。 另外一位是位四十余岁的中年妇女,妆容精致,打扮得体,手脖子上带着串一点五的保山柿子红南红玛瑙。 我混潘家园久了,眼也尖了不少,只扫了一眼,我大概猜到了这女的算是个有钱人。 和田玉今年受到韩料和俄料的冲击,价格大跌,而像南红玛瑙,黄龙玉这种地方玉种开始了疯狂涨价,单说这条一点五规格的南红,没个十万八万的根本就拿不下来。 我赶忙草草的收拾了账本,起身迎客。 “二位,随便看看有没有喜欢的物件,全都包老到代!” 四眼仔站在原地环视了一圈,他笑道:“潘家园还有人敢说自己的东西包老到代的吗?,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 “你这是白店还是黑店?” 说实话,近些年来我心境也发生了变化,刚开店那会意气风发,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下乡铲地皮收货,那东西肯定都是老的啊。 现在嘛........ 债务缠身,妹妹文玲的手术费也一拖再拖,大环境下我也变得随波逐流了,早已没了当年的心气。 店里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从网上批发来的,成本低廉,这正是我现在最需要的。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要想在这行里混的好,必须得会察言观色,见缝插针。 我随手从柜子里拿出来一颗红玛瑙珠子,这珠子是前天刚到货的,卖的还挺好,算上邮费进价要两块五一颗。 我双手搓了两下红珠子,摊开手掌,微笑着看着四眼仔推荐道:“西汉琉璃蜻蜓眼老珠子,这种玛瑙可是当时西亚地区的传教士带过来的,不比唐代的九眼天珠差。” “而且和南红的珠子最搭了,做个三通的话,珠联璧合啊,”我下意识的看了那妇女一眼。 话说三分饱,这女人既然能买得起南红手串,那么我这颗珠子当然是要极力推荐的。 那女的还没表态,倒是有人抢话了。 “哦?曾侯乙墓中的那种蜻蜓眼?路份挺高啊老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收阴货那几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黑店白店 我说了算〗地址https://wap.v377.net/362_362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