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问与答(1/2)
“陛下驾到!”>
随着秦占忠的一声喊,议事堂里早已到达的皇子们,以太子殿下为首,全部都跪拜下来:>
“儿臣,恭迎父皇!”>
天子径直走向了宝座,环顾一圈,见人都到齐了,挥了挥手,让儿子们平身。>
“都是自家人,放松点,坐吧。”>
“儿臣,谢父皇!”>
皇子们整齐划一的喊声,让天子颇为满意。这位天子极其重视礼教,现在看自己的儿子们都这么懂礼仪,阴沉的心情不由得透露出了一丝光亮。>
“今日找你们来,是想看看你们最近学业水平如何,朕出几道题,谁的答案让朕最为满意,朕的这枚玉佩,就赏给他!”>
考试?>
玉佩?>
父皇的玉佩?>
仅仅是一刹那,皇子们就都反应了过来,那可是天子的玉佩啊!从不轻易示人的天子玉佩!>
更为重要的是,那是先皇,也就是他们的爷爷传给天子的。那是否就象征着天子的位置呢?>
想到这里,本来面无表情的太子殿下,冰冷的脸上闪过一丝激动,一闪而过。>
皇四子李承姬悄悄挺直了腰杆,停止了手中玩珠子的动作。>
就连心不在焉的皇六子李承霖,都收回了到处观望的目光,取而代之的,是眼中的炽热。>
只有李承平面无表情,好像不太在意。>
“父皇,儿臣准备好了,请出题吧。”>
等不及了的皇四子李承姬催促到。>
“那好,朕问你们,若是粮价上涨,应怎么做?”>
粮价上涨?>
听见这个问题,年纪稍涨,暗地里笼络了一些官员,得到了一些小道消息的李承希有些明悟了,父亲今日的问题,恐怕都是围绕自己二弟前几天关于江南的来信。>
毕竟年龄较大,阅历更多,又有太子太傅等人的教导,李承希只思索了一小会,就自信满满的回答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应当先查明各地余粮多少,上报京城,由父皇或户部进行统一分配,待众人都分到粮食后,粮价自然会回落。如此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天子听完了李承希的回答,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望向了李承平的方向,示意他回答。>
事实上,李承平并不太擅长政策的调整,平日里,他在宫学也只是摸鱼混日子。>
他真正喜欢的,是骑马射箭,领兵打仗,向往长大后能在军营中大展宏图。>
因此,他给出的答案平平无奇,令天子大失所望。>
天子没有再向另两个儿子提问,在他看来,李承姬和李承霖都还太小,这样高深的,有关国家大计的问题,他们是回答不上来的。>
更何况,由于年龄的关系,就目前而言,天子并没有将他们两个人放在皇位接班人的考虑之中。>
今天这场问答,本就是天子想考验一下太子殿下的学识而设立的。其余人,陛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毕竟,他也知道自己的三儿子志不在此。>
“承希,若是在上报的过程中,粮价继续上涨,很多百姓都被饿死了,又应该怎么办呢?”>
“自然是不予理会了。人少了,吃的口粮少了,别人也就不会缺少粮食了,粮价自然会下降。再者说,平民百姓对国家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帮助,多一个少一个都无所谓的。”>
听见自己大哥满不在乎的回答,李承霖脸上露出了一丝厌恶的表情,但很好的被他隐藏了起来,没有被众人看见,就连天子都没有发现。>
天子似乎很满意这个答案,却见李承霖这时忽然插话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天子显然没想到自己最小的儿子也想回答问题,微微一愣,道:“你说。”>
“回复父皇的话,儿臣以为太子殿下的办法不妥。”李承霖语气坚定的说到。>
“哦?是吗?那你说,如何不妥了?”>
“儿臣以为,平民百姓的命也是命,和达官贵族的命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儿臣想不通,为什么太子殿下不把他们的命当成命!”李承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李承希话中最大的问题。>
“那依六弟的意思,我们连乞丐都要管了?”李承希打断了还要说话的六弟,满脸不屑的反问到。>
“无论是谁,只要是我北国的子民,我们就不应该因为身世和权利而区别对待他们。”>
“父皇,依儿臣看,我们应该按人头分发粮食,每人都分一样多,这样无论是谁都不会饿肚子。”>
“六弟,你还是太小了,涉世未深。那些百姓,一不能参军打仗,二不能当朝为官。要我说,就应该先紧着朝廷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幸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问与答〗地址https://wap.v377.net/380_3803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