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税收不顺(2/3)
甚恐生出许多祸端,属下考虑社会安定不敢太过逼迫。”肖华辩解道。
“简直是强词夺理,本官代天牧民,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税收乃国之命脉,怎可等闲视之,再说若此地民风彪悍可往年的税收都是按时缴纳,分明是你办事不力借故推脱,我今日免去你这户房司吏之职以儆效尤。”李逸就是要借肖华这只鸡儆吴仁建这只猴。
“大人,保一方平安不也是忠君为国吗?肖司吏自上任以来就兢兢业业,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再说肖司吏乃是为大局着想,若大人就此免去他的职位,恐怕不能服众吧?”吴仁建见到李逸免去肖华职位终于忍不住站起身来说道。
“朝廷赋税不能不顾,而黎明百姓也不能不安抚,吴大人这样说来必有解决的良方了?”李逸见终于把吴仁建这老乌龟给逼了出来,当下调转话语问道。
“下官愚钝想不出良方,不过大人英明睿智必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吴仁建给李逸戴了个高帽,又把皮球踢了回去。
“英明睿智不敢当,一个人的智慧终归有限,想办好差事还是要靠大家想办法,我的意思把收缴税银的差事切成小块交由衙门内的各个书吏们负责,谁能又快又好的收缴税银谁就是户房之主,当然了干的好要赏干的不好自然就要罚,肖司吏也可以报名嘛,若是能夺得头筹我既往不咎,大家觉得如何?”李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大人集思广益,乃是老成谋国之言,下官自当奉命。”王子山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要知道主薄负责一县的钱粮往来,可由于肖华的存在,王子山一直没能掌握户房,所以王子山这主薄当得是徒有虚名,今天李逸提出这个想法,只要安排自己人把差事办好了,那这户房之主可就收入囊中了。
“大人英明”凌钢自打夺回了刑房就已经心满意足,对户房根本就没有想法,但如今他与李逸乃是同盟,自然不会拆他的台。
吴仁建见其余两人都表示赞成,自己反对已经毫无意义,只有接受了这个提议。底下的书吏们一听这个提议心里都打起了小算盘,要知道户房司吏乃是一等一的肥差,可比一般的书吏强太多了,有不少人已经蠢蠢欲动了。
“既然没人反对那这事就定下来了,王主薄你负责分派任务,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李逸对王子山吩咐道。
那王子山闻言立即喜上眉头,欣然领命。
“大人,我见不少人已经到王子山的屋里面去了,看来报名的人不少啊。”肖华按照吴仁建的吩咐故意拖延税银的缴纳,没想到为这被削了职位,心里对吴仁建虽有埋怨,可他在吴仁建这条船上呆了太久,已经回不了头了。
“他李逸今日削了你的职位,我保证让你官复原职,你暂且忍耐几日不要太过担心。”吴仁建听出了肖华语中的一丝妒意,出言安慰道,毕竟肖华是在为自己办事,若不能保住他那自己身边的这伙人可就人心散了,队伍也不好带了。
“大人还有后招?”肖华一听急忙问道。
“他李逸不是想快吗?那咱们就让他快。”吴仁建淡定的说道。
“那不就成全了那姓李的小子吗?”肖华还以为吴仁建要安排其他人争夺户房司吏的职位。
“成全?哼,所谓欲速则不达,快了也不见得是好事,你刚才也说了本地民风彪悍,知县不顾本地百姓死活催逼税银激起民变,这事情要是被知府大人知道了,你认为会如何?”吴仁建阴沉的说道。
“知县大人不顾百姓死活,官逼民反,自然是摘去乌纱问罪下狱,到时候大人出面收复民心,稳住局面必定是大功一件,我祝大人更进一步。”肖华一听就明白吴仁建的计划,自古官逼民反本就是官场大忌,李逸上任第一年就激起民变,那他就算不被撤职仕途也完了。
“你让下面的那些大户考虑清楚,李逸判案子可是认理不认人,若是让李逸在蒙城站住了脚跟,以后可就得夹着尾巴过日子了。”李逸上任后清理冤案,得罪了不少当地的大户,吴仁建就是想借这些大户的怨气把李逸赶出蒙城。
“大人高见,我必定和他们传达到位,这些个土财主早就看李逸不顺眼了,今日能有这个报仇的机会他们肯定不会错过。
“去吧,好好办事,过不了多久,户房司吏还是你的。”吴仁建挥手说道。
“那小的告辞。”肖华作了个揖后转身离去了。
明朝实行粮长收税制度,朱元璋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就饱受徭役之苦,为了避免基层官吏对百姓的盘剥,便确立了粮长制度,令乡中田多者为粮长,代替政府收缴赋税安排劳役,本意是想以良民治良民,避免乡中发生恃强凌弱,以富压平的事情发生,更是为了百姓不受官府的侵扰安心发展农业。
明朝初年的粮长政治地位较高,做的好可以得到皇帝本人的亲自接见,在乡里之中也很具有威望,甚至可以参与到日常的行政管理,所以富家大族也都以为粮长为荣,乃至粮长一职时代相传。
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加上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布衣王】最新更新章节〖18.税收不顺〗地址https://wap.v377.net/382_3820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