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安稳锦衾今夜梦,别来不寄一行书(1/2)

皇初元年(西历1308年)冬月初五日一早,凤霞被一阵马嘶声惊醒,忙起身开门看时,一个锦衣卫打扮的人牵着马,正直挺挺地站在凤霞宅院前,整个人看起来比较疲乏,想来已经站在那里很久了。凤霞连忙打开院门,让他进来,又强抢过来缰绳拴到马厩里喂上草料;又回来招呼年轻后生坐到堂上,强拉他坐下,又忙泡上一壶清茶、拿来一些点心。

小伙子有些腼腆,赶忙把怀中秉文的书信交予凤霞,凤霞便告诉后生自己多吃点东西、累了就靠在椅子上小憩,自己要到里间细读,不会马上写好回信。小伙子更是愈发拘束,凤霞便拿了信回到卧房阅览。

其实秉文也没什么事情,只是担心自己会处理不好政务,请凤霞回去一同定夺。凤霞心里不禁笑秉文,现在已经是帝王了仍然还是那么中庸处事、一番儒将风范,便拿了笔墨回信勉励他自己见机行事即可,自己不想在那牢笼一般的地方生活。

待写完信,凤霞脸上挂着笑意拿着回信就走了出来,年轻后生听他脚步声近,忙笔直地站了起来。凤霞笑着把信交给他,并告诉他并没有什么事情,让他踏踏实实地去驿馆休息片刻再回京。

年轻人看着凤霞,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凤霞见状便鼓励他有话直说就好、大家都是爽快人,不必拘谨。

年轻人便开口道:“谢景泰公,那晚辈就直说了,不当之处还请景泰公多担待。晚辈以为,天生万物必有其理,顺天应人、培德养智方能通透事理。景泰公不愿被朝廷的琐事叨扰,便隐居于此,只是,请景泰公细想,这不过是从一个房子到了另一个房子而已,生活的琐事依然会环绕着您。其实,这个房子在心里、不在尘世,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房子,虽然大小不一,但是谁都逃不掉。唯有直面它,才会心安理得、不违天意、不受其咎。大丈夫处事,必当潇洒正直、快意恩仇,而不为俗世所累,入俗世而存风骨、处凡尘而不坠志。”

凤霞忍不住打断了他:“孩子,你别说了,我现在就跟你回去。”

后生闻言大喜。两人便简单收拾一下,凤霞想把宅院钥匙交给单杰家,正在想着给冯府送去,就听外面一阵脚步声。

凤霞忙迎出去,原来是单杰带着后生和管家来了。单杰见他出了屋门来便笑道:“你呀,什么事情都是临时起意、毫无章法。既然要回去了,那这个房子我给你留着吧,以后想来杭州了,再来住。”

凤霞知道单杰能未卜先知,便把钥匙和俸禄递给了她,单杰又笑道:“你竟然就算是我的小恩惠都不肯受了,这脾气,还是这么倔强呀。那我收下了,免得你晚上总记挂着别家的恩情而睡不着觉。”

接过来递给管家,又从后生手里拿过一个小包袱,转身递给凤霞。

凤霞接过来,不算重,适于路途携带。单杰笑道:“这里面是一些本地特有食物和几本诗集,都是唐宋时候的笔墨,回京后,什么时候烦闷了,可以读一读,书籍是人最好的良师益友。”

凤霞又对单杰一番感谢,便急着要赶路。

单杰又笑他:“做事还是这样火急火燎,不会误时辰的。”

凤霞牵着马走到宅院外,与众人打声招呼便要上马,忽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回身把缰绳递给卫士,便走到单杰跟前,拱手说道:“谢谢你!”

单杰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哭泣着说道:“帝王尽管放心地往前走,这大好的天下都是你的。”

凤霞知单杰知道自己的心意,因男女授受不亲,便又一拱手,头也不回地转身上马,狠狠抽了两下,疾驰而去。

回到京城后,便跟着卫士进宫拜见秉文,行君臣之礼后,受秉文之邀一起议事,时常同食同宿、常会秉烛夜谈。

陆续约定,加派人手赴周边各方,去探查都有哪些国家、什么风俗,并尽量约为兄弟之国;国内鼓励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农人耕织、工人劳作、商人行贾、士人怀公,选贤任能、因人而异,并鼓励革旧创新;轻徭薄赋、简政除弊,加强监管,抑恶扬善;鼓励学堂教授各文理之术,开智汲识、广开思路,并派军校编排行军、训练课程为游戏,教孩子们初懂战术、强身健体,开文武科,授每期文武状元以职位;以实战为背景,加强军人日常训练强度,鼓励草创器械;改革军功制,鼓励相互配合、克敌制胜。

此后,秉文与凤霞夙兴夜寐、勤耕不辍,每论及前朝憾事,无不扼腕叹息。凤霞鼓励秉文常到军中走动,不断选拔精锐以建主力;自己多到民间巡访,务使便民利民。只是每年仍要向大汗进献美女、奴隶、岁币、绸缎、器物等。

皇初四年(西历1311年)三月,大汗国书到,原来,因大汗偶发不测归天,由其弟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继大汗位。秉文曲词致意。

皇初五年五月,因寇不断扰边犯境,屡禁不止,坚壁清野又有妨于当地百姓,便令打造渡海大船,集结四万人组成水师,每日操练。

皇初七年(西历1314年)六月,出海剿寇。

七月初,水师于海上遇风暴,搁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凤霞柳亭】最新更新章节〖第四十九章安稳锦衾今夜梦,别来不寄一行书〗地址https://wap.v377.net/385_3858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