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坦言】(2/3)

府在为你们想办法,你们也应该体谅政府的难处。”

郭亮的一席话在这些老板心里产生了一丝信任,一些亲近。虽然郭亮的话大部分是官腔,里面也有威胁的成份。但他能说出这些话来,说明这个看起来异常年轻的小伙子不是一个二百五,也不是一个愣头青,镇政府不是随便拿出一个人来应付他们。只要不是应付,他们就知足了。他们也知道要了几年的账没有要回来,想现在一下子要回来实在是天方夜谭。

没有多久,刘伟和云志庆一起来了。云志庆问道:“郭主任,我们去会议室吧?”说完,还加了一句,“把这里搞得闹哄哄的,影响你的工作。”

不但郭亮听出了云志庆的话与以前不同,就是刘伟也听出云志庆的话里有了一丝平时不见的尊敬和谦卑。郭亮、刘伟心里几乎同时想:“以前牛皮哄哄的家伙怎么转性了?不是一直有点不服气吗?”

郭亮马上说道:“好,走吧。五位老板,请。”

进了会议室坐好,五个老板争先恐后地拿出了一叠合同复印件。同时按照郭亮的要求报出了南洪乡欠他们钱的数额,分别是:五十三万四千、四十一万八千、二十七万五千、十八万、三十三万六千,百位数以下的数字都没有报。

稍微一算,南洪乡政府竟然拖欠这五个老板一百六十多万元!

郭亮看过撤乡并镇之时各乡的财政报表,他记得南洪乡累计欠款二百九十多万。如果不考虑拖欠的老师工资、乡里干部的工资以及招待费、车辆维修费等费用,那么这五个老板的欠款几乎就是南洪乡极大部分欠款了。也就是说,南洪乡在外面的欠款基本就是欠他们五个人的。

郭亮狐疑地看了这五个人一眼,真不知道他们这五人是因为手能通天,将南洪乡的大部分工程抢到了手,还是因为他们好欺负,镇里把其他人的钱都付了就是不付他们的。

这二个猜测完全是相反的,郭亮从他们身上看出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他们就是那种在农村中有点活动能力,但胆子又不足以和乡政府抗衡的人物,估计他们能拿到合同都是花了不少钱、承诺了不少条件才拿到的。

看了他们的合同,郭亮心里更替他们悲哀。大部分合同都是几年前的,甚至有六年前修建乡中心学校的工程款,五年前修水闸的工程材料款。也有在撤乡并镇时禁止签署新合同期限的前一天签署的合同。

郭亮稍微看了一下合同,对照他们报出的数字,发现这些人报出的都是合同数额,没有报任何利息。心里自然而然偏向了他们,心里直骂苏东林等人不地道:“操!有这么欺负人的嘛。企业就是效益最好,也会被政府拖垮。”

但是,同情归同情,郭亮却不会说出来,更没有能力拿出钱来还他们。现在梅山镇本事就欠一屁股的债,为了修建这栋高楼,把本就贫穷的原梅山镇所有的家底都扫光了。其他三个乡没有一个乡有财政积余,双手空空并入新梅山镇还是好的,三个乡只有一个乡没有巨额欠款。

现在新梅山镇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支出是支付那些买断工龄的下岗干部、工作人员。在这笔钱没有支付完之前,其他所有欠款不可能归还。这关系到全镇的稳定、关系到撤乡并镇的成败。

大家都知道,那些下岗干部、工作人员胆子比农民大得多,活动能力更是农民没法比,而且镇里镇外都是熟人,如果他们撕下脸来闹事,惊动的绝对不是镇领导,惊动县领导、惊动市领导,甚至上访到县到京城都有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破坏力远远超过普通农民。

郭亮现在最有同情心,也只能以安慰为主。苏东林所说的什么按财政收入来立一个计划来,那纯粹是骗人,按那个年年亏损的财政收入报表来还账,除非到下辈子才有可能还清。

郭亮沉思了很久,这才说道:“首先,我给五位老板吃一个定心丸:这些合同,我们新的梅山镇镇政府都予以认可。这些账我们政府承认是存在的,也是必须还的,不会赖账。同时对那些超过付款期限而迟迟没有付款的乡政府行为,我在这里表示歉意。”

这句话貌似是一句废话,难道这个社会还有赖账的政府?实际上还真有。有不少撤乡并镇的地方很多新成立的机构就不承认以前一些乡政府、镇政府签的合同,不承认以前这个机构欠下的巨债。有的虽然不公开说否认,但就是不解决,每次都是用各种方式推诿,要那些债主找以前的领导,以前的部门来解决。可哪里能找到以前的领导?即使找到,那些人有的下岗有的降职,有的下海打工,完全没有能力处理这些事情。老板们只能欲哭无泪。

五个老板听了郭亮的话,言不由衷地说道:“谢谢,我们也不要郭主任道歉。我们只希望早点拿回我们自己的钱。”

郭亮继续说道:“其次,我说的第二句话是,虽然我对你们想拿回钱的心情很理解,我也想帮助你们把早应该拿回去的钱拿回去,但很遗憾的是我们镇政府没钱。不但没有现金给你们,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钱还你们。现在我们梅山镇镇政府背负了一身的债务,这次因撤乡并镇被买断工龄的干部职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政】最新更新章节〖第109章 【坦言】〗地址https://wap.v377.net/39_394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