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守成果再奏凯歌(2/3)

监笑道:“你听,城中有女人在嚎,足以说明刘季已死,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哈哈!”部众也都随声附和道:“大人说的极是,刘季不死,怎么会有女人哭呢?这一定是他的家人。”郡监就立即在城下宿营,然后支起锅灶做起了晚饭,也完全放松了警惕。

这天晚上半夜里,就在秦军呼呼大睡的时候,突然金鼓响起,喊声大震,城中的兵马突然杀了出来。郡监也来不及穿甲戴盔,只见城门大开,火把齐明,一队人马骤然杀到,领头一将口中大叫:“我是你樊爷爷,快拿命来!”声音就像打雷,惊得郡监手足无措,急忙取兵器上马。樊哙已经杀到。郡监只好举着兵器和樊哙打斗,樊哙一连几十斧头,就砍得郡监气喘吁吁起来,再加上他没有穿戴护身的甲胄,越加慌乱,只得虚晃一刺,就落荒而逃了。樊哙于是紧紧追赶,凡有拦截者,都被他挂了。郡监只顾向南奔逃,突然有一队人马拦住去路,为首一将正是沛公的大将曹参。郡监惊恐不已,只得交战。就在此危急时刻,身后一人赶到,大叫:“兄长快走,贼将我来抵挡!”原来是郡监的族弟高安到了,就冲过来和曹参交手,郡监就捡回了一条命又跑了。高安和曹参打了几个回合,也大败而逃。

郡监又跑了十几里路,就稍稍放慢了脚步,就对左右道:“没想到我中了刘季的奸计!休战还有何颜面去见郡守大人啊?”话音未落,忽然喊声又起,又有一支伏兵杀出来,为首一将正是周勃。郡监便亲自上前和周勃厮杀。两方战了多时,郡监只好再次掉头跑了。郡监一路狂奔来到泗水河边,只见流水湍急,挡住了去路,就只好拔剑自刎。左右的一起扯住道:“大人现在死了,未免太早了吧?你应该率领我们一起逃走,然后再与刘邦战斗,胜负尚未可知啊!”郡监见将士们保护他,就传令残兵败将赶紧寻觅浅滩渡河逃走。

果然看到一个地方河床较宽,流速也缓慢,郡监就带领大家挽起衣裤,向河中走去。可是刚刚渡到一半的时候,岸上的义军又追了上来。这边是周勃和曹參,对岸是樊哙和纪信,两岸的军士齐声高喊:“活捉郡监!”郡监魂飞魄散,不敢上岸,只好独自在河里游走,上岸的秦军都被抓住了。郡监落荒而逃,被河水一直冲到了西岸,就只好爬上岸来逃走。他非常狼狈地来到一个树林旁,见沛公的人马看不见了,就躲进树林里休息。忽然一将从林中冲出,一矛刺来,正中郡监的咽喉,当场就毙命。原来刘邦提前派夏侯婴在此埋伏,以逸待劳,而郡监跑了大半夜,已是力量耗尽,又没有防备,就被夏侯婴杀了。一个大郡放郡监就这样一命呜呼了。这时天已大亮,各路人马就唱着歌,一齐回去复命大家来到沛县,刘邦和萧何迎接大家进城,欢呼声连成了一片。刘邦道:“郡监已死,秦军也丧失殆尽了,这是我们起兵的首次大捷,应该好好庆贺一番!”就安排了庆功宴。

酒过三巡,刘邦对萧何道:“郡监虽然死了,可郡守还在,他一定还会来镇压。”萧何道:“沛县是坐孤城,不如尽快攻取临近的城池,来扩大根据地。”刘邦就问应该先攻取哪一座城池。忽然有人进来报告,说高安逃到了胡陵据守,还扬言要替郡监报仇哩。刘邦就传令曹参、任敖、卢馆留守沛县,自己改乘马车,让夏侯婴担任护卫,萧何为军师,樊哙、周勃为先锋,纪信殿后,兵发胡陵。

胡陵守将张喜,见高安来投,就一边向郡守报告,一边安排防守器械。沛公到了城下,将兵马摆开。高安在敌楼上看见沛公的旁边有一位将领,右手握剑,左手持矛,非常雄壮,就吓得不敢再出战,便高声道:“刘邦,你这个无名鼠辈,难道改了名就变成了英雄吗?”刘邦笑道:“‘大丈夫自当雄飞,安能雌伏?’我想干的事情不是你能知道的。你老哥郡监已死,你快点投降吧?不然打进来,就要把你剥皮!”高安大骂刘邦是个村夫、乡巴佬、亭长。刘邦就传令樊哙攻打南门,周勃攻打东门,纪信攻打北门,只有西门空着,就亲自带了一支人马在西门外面埋伏。等三门同时发起进攻后,秦军只好负隅顽抗。

双方一直打到天黑,樊哙的暴脾气就来了,他下马弃钺,亲自执盾握剑,来到城下登上云梯。秦军见樊哙亲自来攻城,就赶紧抛掷檑木、石头。樊哙就把石头用盾牌顶飞,强行攻了上去。高安见樊哙进城来,就从西门跑了。高安一出门,见路上没人,正准备放开辔头好好地溜个马哩,被被一排战车迎面拦住了。仔细一看,正中间有一员大将,正是刘邦,大叫:“猪头,我等你半天了,快降了?”高安笑道:“我的官不是买来的,岂能降你这个亭长?”刘邦就火了,命令驭手打马直出。高安见刘邦来捉他,就想来个反败为胜,就向刘邦冲了过去。双方刚刚靠近,只见刘邦身后的夏侯婴突然出手了,他快速地送出了手中的长矛,就将高安刺死在了马下。随从们见高安死了,全部吓傻,就一齐投降了刘邦。这时有人前来报告,说县令张喜也被人杀了,全城人都在迎接楚军哩。刘邦便收住军马,和萧何回到了城下。百姓见是楚国的军队,就像见到了亲人一般,焚香夹道地迎接楚军。刘邦进城后,先宣布废除了秦国的法律,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英雄问鼎】最新更新章节〖第九十二章 守成果再奏凯歌〗地址https://wap.v377.net/39_395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