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 不甘心却又无力,官字两张口(1/2)
“突然觉得刚刚那人说的好有道理,一个县数万人交给一群只会读书的书生,才是最可怕的!”
“对呀,从胥吏开始干起,知晓下层的运转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读书是为了开悟明智,从典籍中学习更多方法,但那只是书上记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一模一样的。
哪怕都是旱灾,但各地情况不一样,诸如人口、受灾程度等等,哪怕是历史上无数次记载的赈灾流程,也没法完全套用,还是得自己经历过才知晓。”
“走了走了,回去好好想想自己适合做什么,”
“是了,读书是为了活的更好,然后才是理想和抱负,以前不敢说这个怕被口诛笔伐,现在有人提出来,算是正视内心了。”
“陛下说的对,想当官就不要想着有银子,想要有银子就不要当官,两者不可得,但以现在来看,农业、工业等或许可以二者兼得。
前两年建奴覆灭的庆功宴上,火器研究院的毕懋康就被赏赐了数万两白银,虽然没说原因,但肯定是因为研究出了什么新式火器。”
“对、对、对,我有一个工业研究院的老乡,前几年穷困潦倒,勉强有口吃的,但现在竟然在老家盖了一座四合院,虽然穿的普通,但吃的喝的用的都算是中上等了。
虽然我们问他都是屡屡错开,但想来肯定是某种赏赐的。”
“既然无法反对,就只有努力接受了,提前做好准备。”
“即便考不中,去社学、郡学当个直讲也不错,吃住包了,每月还有五两银子的俸禄,算是很不错了,安安心心教授学生,未来升个院长,然后再调任教谕、训导,
或者说自己教授的学生考上大学,然后一路成为知府、布政使、甚至是六部尚书,有这份授业之恩,史书上也会有我的一行两行的文字记载。”
“咦……一举两得,现在怎么分析都觉得朝廷的这个科举改制是最好的呢?”
“哎,苦读十余年,竟然没有参加会试,心里空落落的!”
“滚一边去吧,你应该庆幸,否则再跟这样的策论,我们永远都没有希望。”
……
部分学子议论纷纷,三五结伴的离开。
黑压压的人群慢慢散去,但依旧有不少的学子留在了现场,以官宦和书香门第的子弟为主、以及少部分的商贾子弟。
按照加科的策论看,他们是占据优势的,他们昨晚狂喜,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们昨晚探讨过,什么官商子弟与平民子弟分考卷、分名额等都不现实。
一是难以定义商贾和书香,二是容易造成优秀人才被挤掉。
三是会让学子偏离重心,去研究稀奇古怪的东西,为了策论而忽略基础和务实的作风,这是朝廷不希望看到的。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会专门将朝廷一些的诏书、政令等等整理出来,加以剖析,引申出无数的猜测和应对。
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剖析和猜测的未必准确,容易误入歧途。
其次则是答案会雷同化,束缚了学子的思考。
但相比之前的分试卷、分名额要好太多,他们父辈都是官员、书香世家,交友广泛,知晓的肯定比市面上的人知晓的多,他们的机会肯定比普通人多的多。
可今日朝廷直接来了改革,而且是直接将以前的科举制度直接废除的干干净净、一丝不留,让他们的打算彻底的落空了。
如果落空了也就算了了,可问题是竟然从胥吏干起。
一想到天天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巴一身雨,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刺骨,他们就从心底彻底的抗拒和厌恶。
跟干苦力一样的,还不如在家里好好享福。
“景山兄,还去礼部吗?”
“黄兄,现在怎么办?”
“黄兄,您给个话,我们都听您的!”
“景山兄,若是我们就此沉默,那只能去干苦力了!”
……
被称之为景山的年轻男子脸色一阵变幻,有愤怒、惊慌、纠结等等,最后统统化作了无奈。
“都散了吧,大势不可挡!”
“朝廷既然已经下大了诏令,至少三五年内是不可能更改的,因为这是一个试行的期限。”
“若是有什么想法,直接写表送到礼部,不要煽动学子聚众闹事儿,我们被查就算了,还要连累我们父辈。”
说完这话后,年轻男子摇了摇头,带着满脸的无奈离去。
他不想抵抗吗?但没有丝毫作用。
原本以为会掀起无尽风波的,结果争论只是持续了个把时辰就消散了,这让廷议的官员们都很是诧异。
南城山东会馆旁边的一座四合院的大堂中,首座上一名中年男子,下手左手边坐着一名青年男子。
“父亲,这事儿您怎么看?”
“看什么?”
“就是科举改制这事儿!”
“有什么好看的,你看看外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更新章节〖第1782章 不甘心却又无力,官字两张口〗地址https://wap.v377.net/400_400952/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