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征虏大将军(1/4)
二十六日,巳时初,明军翁之琪部大营遭遇清军突袭,清军奇兵两千,放火烧营,留守大营的明军猝不及防,大溃。>
刚从前线撤下来休整的翁之琪得报,仓促之下,率军回援。>
待他返回袁溪之畔的营寨之时,火势已经蔓延,殃及邓文昌的大营。>
留守的兵卒已经尽数撤出,火势太大,已经无法扑救。>
后营粮草辎重,皆焚于火海之中。>
翁之琪望着火烧连营,气的浑身颤抖,怒而拔刀斫石,以泄心中愤懑。>
这时,有留守将官满脸黑灰的跑来,跪倒在了翁之琪面前,悲愤道:“末将无能,请将军治罪!”>
“敌军何来?”>
“敌军自北顺水而来,突袭我后营,末将率部救援不及,鞑子纵火,掠杀片刻后便退去了。”>
“你这颗脑袋暂且先留着,战后再做计议!”>
翁之琪看向了北方,敌军顺水而来,必是潜藏于泽湖之中。>
大意了!果真是大意了!>
眼下粮草被烧,大军无以为继,不能再继续作战,只能暂且退至袁溪西岸,结寨自守,等候咸宁发来粮草,再图进取。>
于是翁之琪火速向邓文昌传话,命其退兵。>
前线,邓文昌正在亲自督兵猛攻金牛镇北岭,明军的火炮将北岭轰的碎石迸飞,草木成泥。>
京营士卒正成纵队分数路齐齐向岭上攻去。>
清军滚石以阻,明军避之不及者,皆被杀伤。>
为了防止清军自金牛镇中杀出,袭击进攻部队的侧翼,邓文昌以两千兵前出,防御金牛镇。>
清军参领苏拜远望见明军大营起火,知道己方奇兵得手,猜到明军粮草被烧,即将退兵。>
那支奇兵正是留守在泽湖之中的兵马,苏拜早就对其有所安排,命他们相机而动。>
眼下奇兵得手,苏拜并不打算就这么轻易的放走明军。>
于是他向金牛镇增兵至一千,由麾下精锐佐领统帅,准备在明军撤退之时,衔尾追杀。>
不久,邓文昌得翁之琪传话,知大营粮草被烧,事不可为,便果断下令进攻的兵马开始有序撤回。>
列在金牛镇外的两千兵也开始缓缓后撤。>
苏拜见状,下令镇中兵马出击。>
一千清军杀出,正在撤退的明军被迫止步,准备迎战。>
邓文昌见状,暗道眼前的鞑子竟如此难缠,正欲再遣兵马掩护,但忽闻当中山头上有呼啸声传来。>
闻声,只见空中飞来数块巨石,砸在了邓文昌阵中。>
投石机!>
明军死伤数百,石屑飞溅,亦伤及不少。>
清军轻兵奇袭,没有携带火炮,但是苏拜却是在金牛镇伐木取材,打造了简易的投石机。>
虽然原始,但居高临下,尚可大用。>
邓文昌无奈,鞑子就像是恶犬一般紧紧咬住了自己的那两千兵,使他们不得脱身。>
现在又遭到了鞑子投石机打击,主力只能后撤。>
邓文昌欲冒飞石救援,但被部下阻拦,一旦去救,正中鞑子下怀。>
于是,邓文昌忍痛后撤,在投石机射程之外,留下了一千兵马,见机接应。>
苏拜见从明军身上咬下了一块肉来,大喜,立刻再遣五百兵出击,又令南岭之上,亦遣五百兵夹攻。>
被缠住的明军断后的两千兵马很快便遭到了鞑子的两面夹攻,陷入了苦战之中。>
鞑子十分精锐,悍不畏死,又身手非凡。>
两军死战,明军最终不支,阵型崩溃,被鞑子分而围杀,最终全部战死。>
被邓文昌留下接应的明军见状,只能迅速退去。>
午时末,明军全军退还袁溪西岸立寨休整。>
首战金牛镇失利,翁之琪火速向咸宁发去了战报。>
一战损失三千余人,以他们两部的兵马,断然没有攻破金牛险地的希望了。>
鞑子精锐,准备充足,非重兵难克。>
......>
黄冈。>
金声桓得知大治被攻破,副将汤执中全军覆没,战死城中,又惊又怒。>
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鞑子以黄冈为饵,引诱他来攻。>
于是,金声桓当即召副将王得仁,命其领军两万,立刻回救大治。>
王得仁领命,率军渡江,于樊口登陆,准备南下回援。>
可没想到在樊口,大军刚刚集结完成,游骑便送来急报,有清军两万,自西杀来。>
王得仁大惊,火速整军面西,准备迎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章 征虏大将军〗地址https://wap.v377.net/402_40212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