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再战金牛镇(4/5)
钱肃范见状,自知大军正处险境,正面的清军主力一旦调头北击,自己这五千兵马就会陷入绝境。>
焦急之下,钱肃范不得不断尾求生,他留兵一千,舍命断后,自将四千兵,急速脱离战场。>
邓文昌虽怒,却未丧理智,率亲兵三百,疾驰南岭军前指挥应变。>
清军主力追杀片刻,便立刻调转方向,杀向南岭。>
此时,邓文昌已经率部赶到,汇合所部三千兵马后,见后路断绝,于是邓文昌弃马临阵,召集兵卒,向南岭发动了决死冲锋。>
南岭之上,清军只有一千,见进军发动猛攻,于是箭雨强袭。>
邓文昌戴盔持剑,亲自冲锋,诸士卒见主将奋勇,遂个个争先。>
冒着清军矢石交加,明军冲上了南岭山头,开始肉搏。>
邓文昌剑术飘逸,连挑三员虏兵,抽空回首,见追兵迫近,于是急呼占山。>
清军死战不退,邓文昌大急,见敌守将正与三五士卒搏杀,于是提剑攻去。>
必须赶在追兵到来之前,攻下山头,反制山下。>
南岭地势参差不齐,怪石嶙峋,有许多掩蔽之处,可凭借地利,以少敌多。>
清军守将指挥若定,一边搏杀,一边呼唤清兵坚守。>
邓文昌剑锋骤至,那佐领匆忙闪避,脸上被划出一道血印。>
见是明军主将,这佐领反是一笑,眼神中尽是嗜血之情。>
两人对眼,各起刀兵,战的人影纷飞。>
虏将之强悍,令邓文昌失算,交手数合,便落入下风。>
好在,此时明军士卒发力,山头清军已经绞杀的七零八落,只剩残兵。>
邓文昌寻机拉开身位,招呼左右合力围攻这虏将。>
同时又令副将火速布置防御,准备应对追兵。>
明军急奔苦战,又攻又守,已是精疲力竭。>
就在邓文昌血战南岭之时,钱肃范将兵回营,心有余悸,尚未坐定,便接急报,知晓邓文昌攻下南岭,却被清军反围。>
钱肃范惊起,急忙调营兵两千,又匆匆出援邓文昌。>
同时,袁溪西岸的翁之琪也得探报,此刻,出兵五千,急赴南岭救援。>
稍后,翁之琪又尽出营兵四千,亲自率领,沿袁溪而上,直奔泽湖南岸。>
战场形势大变,清军参领苏拜火速下令,各部勠力同心,务必全歼南岭之敌。>
明军合兵七千,往南岭救援邓文昌,清军主力分兵三千回阻,两军鏖战,一时难分胜负。>
南岭之上,邓文昌已经围杀所有清军,肃清残敌,开始全力防守。>
居高临下,又夺清军箭矢木石,使得反攻的清军寸步难行。>
但清军步卒,亦长于山地之战,冲锋不止,很快便耗尽了明军矢石。>
打援的清军三千人,犹如高墙泰山,面对明军援军的迎头猛攻,却是岿然不动。>
反倒是明军扔下了一地的尸体,被打的连连后退。>
总督兵马的钱肃范惊怒不已,愤而对左右大呼道:“常闻鞑子凶悍,铁骑纵横,今日始见真容也!”>
“吾辈道阻且长啊,道阻且长!”>
钱肃范生长于江南之地,不曾见过真正的鞑子精锐。>
前番清军攻杭,大多也都是剃发的汉军,诸如刘良佐、刘泽清之辈。>
故而京营兵马尚可应对无虞,清军真正的精锐,只有十万八旗子弟,入关之后,除了少数在外征战,大多都在拱卫京畿要地。>
地方的驻防八旗也大多都是汉军八旗或者蒙八旗。>
清军南下,并没有多少满八旗从征,所用之兵,大多都是降清明军。>
这回,骤然遇上真正的八旗精锐,明军便显劣势。>
清军八旗出身于白山黑水之间,征战于辽东大地数年之久,皆是百战精锐,虎狼之士。>
钱肃范军被压制的节节败退,镶黄大旗步步向前。>
山顶,邓文昌见己方援军败退,心中一沉,面有痛楚之色。>
今日,怕是要去见祖宗了!>
也罢,我乃宁河王邓愈之后,杀虏而死,无愧祖先。>
邓文昌遂定心凝神,开始全神贯注的调度兵马,指挥作战。>
......>
泽湖,袁溪交汇处。>
这里,便是清军登陆之地,泊船百艘,驻兵三千。>
前番劫翁之琪、邓文昌后营的兵马,便是从此而发。>
领军之将,乃是副参领济度,隶属于苏拜麾下。>
此刻,金牛镇之战况,济度已经知晓,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四章 再战金牛镇〗地址https://wap.v377.net/402_40212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