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莲子粥(4/5)
言劝降道。>
尚建却是摇摇头,投降是万万不可能的。>
他的父亲,乃是多罗郡王阿巴泰,是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元老。>
他不能给家门抹黑,若他投降,父亲必受朝廷诟病。>
“投降绝无可能,说说其他办法吧。”>
“贝子既不肯降,那这博和托便无用处,只能就地斩杀了。”>
说罢,王辅臣给亲兵抛去了眼神,亲兵立即手执大刀上前,博和托被左右兵卒狠狠按倒在了地上。>
眼看着博和托就要被当着他的面斩首,尚建急了。>
“且慢!且慢!”>
明军的刀刃,搭在了博和托的脖颈之上,没有动手。>
王辅臣气定神闲地看向了城头。>
尚建咬牙,最终声音沉闷地说道:“我放一千百姓出城,换他如何?”>
王辅臣双眼一眯,轻笑道:“一个固山贝子,一千人不足以置换吧。”>
尚建准备用城中的百姓换人,正好可以节省城中的口粮。>
但王辅臣可不傻,一千人就想换人,那是痴人说梦。>
“两千?”>
“五万!”>
王辅臣伸出手,狮子大开口,要求尚建放出城中百姓五万人。>
尚建霎时间瞪大了眼睛,五万人?这襄阳城拢共也就几十万人。>
可对方的刀,就架在博和托的脖子上,他只能勉强答应。>
王辅臣十分得意,当即哈哈大笑,潇洒不已。>
城上的尚建内心苦闷,当即传令部将,聚集城中百姓五万,自东门出城放归。>
他还叮嘱一番,令其优先拣选城中的老弱病残以及妇孺。>
王辅臣就在西城下,以博和托为质,等待清军放人。>
这时,尚建在城上说道:“我若放人,汝失言该当如何?”>
“我王辅臣要你鞑虏狗命作甚?难不成还要我替你养这弟弟?”>
“王辅臣,你休要辱人太甚!惹急了我,我屠了襄阳全城!”>
“你敢屠襄阳,他日王师北征,我必屠你八旗,斩草除根!”>
王辅臣目中精光冷彻,语气深沉地警告着尚建。>
尚建无奈,把柄攥于人手,只能先放人再说。>
就在这时,京营总兵李长祥闻讯,自荆山大营率军压来,为王辅臣助阵。>
李长祥驱马疾驰,来到了王辅臣身边。>
“哈哈哈,辅臣兄,威武!”>
“李总兵谬赞。”>
半个时辰后,清军自东城放襄阳百姓出城。>
李长祥令京营兵马协助收拢,尽数送往南漳县城安置。>
放人持续到了天黑,五万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王辅臣也兑现了承诺,将博和托留在了西城下,与李长祥率军退去。>
尚建命人从城上放下了吊篮,将博和托吊了上来。>
兄弟二人相见,博和托羞愧难当,跪在尚建面前痛哭流涕。>
尚建不忍责备,唯余一叹,便引起归府衙暂歇。>
......>
新野。>
固山贝子岳乐最终还是没有再发兵救援襄阳。>
焦琏所部在析隈山徘徊半日后,便全军退往光化县休整。>
襄阳,便陷入了明军久困之中。>
......>
杭州城,潞王府。>
一弦新月当空,宛如飞梭。>
星河流转,静谧深沉。>
书房中,朱常淓还在观读史书,看的津津有味。>
李宝在房中,亲手换着即将熄灭的蜡烛。>
忽然,朱常淓抬头问道:“李宝,郑和七下西洋,为何就没有攻城略地呢?”>
这一问,令李宝的手抖了一下,被烛火烫到,他赶忙吹了吹,转身答道:“回殿下,咱大明乃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愿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故常被仁义之师,讨不臣之人。”>
朱常淓略微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李宝的回答,让他满意,却不满足。>
既是天朝上国,自当点化域外蛮夷,使其畏威怀德,方能不生反侧之心。>
这建州蛮夷,就是国朝太过纵容了!>
此番江南大局已定,他日北伐,必要以雷霆一击,彻底将伪朝粉碎,永绝后患。>
几日前,大将军王翦报江北清军异动,近来,又复归沉寂。>
本想着是南京清军耐不住寂寞,准备寻求突破,正好趁机给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五十二章 莲子粥〗地址https://wap.v377.net/402_40212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