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前朝后人(2/3)

那王川领了赏后兴高采烈的走了。

可怜那一把年纪的郑赟泰在牢里被打的不成样子,被提审上来的时候就剩半条命在。

郑赟泰满身血迹的被拖了上来,跪在地上,待看清上首两个人是在讲会中遇见的两个学子,摇头叹气道:“原以为安安分分的过自己的日子,便远离了祸端,小心翼翼的过了大半辈子,到头来终究还是躲不过呀”

宁云修却低声对着周知州道:“他年岁已大,人证物证具在还怕他不承认吗,何必行如此重刑?”

周知州却道:“前朝遗祸,为人狡诈,必得先叫他尝尝这杀威棒的威力,若不如此如何能让他老实交代”

宁云修不置可否,对着郑赟泰道:“郑先生此话可是承认了乃是前朝遗脉”

郑赟泰道:“既已如此还如何能狡辩,只恨自己知人知面不知心错看了别人,又能怨得了谁呢,唯愿今日所言能够保的住一家老小”

“好,若先生真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本官定会竭尽所能保全先生的家人”

郑赟泰道:“大人且问吧”

“据国朝史书记载,前兴灭国之后哀帝实有两子未被找到,其余有记载的皇子皇女及其他皇室亲族皆已殁,皇二子即五岁的太子和皇五子即两岁的福王在兴都被攻破后都下落不明,但无论如何其年龄到如今都与先生之龄不符,这其中可有什么曲折?”

“前朝皇二子是我的老父,十年前已经仙逝了”

“当时大宣军队攻破兴城时,全城戒严,二子皆幼,却是如何躲避官军搜捕,逃出城外的,你们这一支却是前兴太子一脉?可与另外一脉有所联系?”

“父亲去世时享年八十五岁,如今国朝建国已九十年,往前推算便知,小人也知自家是前兴太子一脉,不敢瞒报,其他事情若我父亲还在,想必能解答大人心中疑惑,我只知道当日宫中有人冒死带了我父亲出城,从此在这江州隐姓埋名,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关于福王是如何逃脱的,小人并不知晓,父亲生前从未告诉我太多往事,只愿我能一生顺遂做个普通人,不知则无畏,无畏则心安,心安才能不生是非”

“既如此,为何每年六月初六向南祭拜,难道不知此举徒惹人生疑吗?”宁云修问道。

“父亲为了不惹人嫌疑已把姓氏改为郑氏,但人活于世,总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根在何处,祖先是谁,改了姓氏已经是对祖宗不敬,也不能光明正大的祭拜李氏先祖,若是再不得在自家院中向南祭拜,先祖之灵如何安宁?”

“大人可别被他这张巧嘴骗了,他如何能不知福王的下落,必是存了包庇之心,想一力承担罪责”周兆泉却是不信道。

宁云修不悦道:“周知州可是怀疑本官的判案能力?”

“下官不敢”

“那便不必多言,若他真是存心包庇,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何愁寻查不到,今日便先审到这里,只一点,若想多问出些什么,便好生照料着他,此事还需上报朝廷由皇上定夺,在此之前还得保证他不能死在牢里,若是再用刑罚怕是要挨不过去了”

“下官明白,必会好生看管”

待周兆泉领着人把郑赟泰带下去,一旁观看多时的秦榛道:“这事情未免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谶诗传的满京城,还以为会闹出多大的动静呢,这前朝太子一脉倒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宁云修点头道:“的确是有些太过顺利了,总有一种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感觉”

想了想又嘱咐连青道:“这几日还需得派些我们的人加强州牢守备,防止有人趁机生事”

这种事情连青自然不敢马虎,即刻便吩咐了下去。

几日后宁云修的折子快马加鞭的传回了京城。

而早在几天前京城一家店铺就接到了江州子店铺浮云斋寄来的信函,这家少东家接了信件后便起身前往江州处理被敲竹杠一事。

宁云修身边的风闻也传至了京城,有那好事的取笑他好男风,有幸灾乐祸的可怜要嫁过去的秦榛。

京城中有一人心里却是有所洞察,姜大小姐称病闭门不出,母妃召见也借口托辞外出养病,而云修却在江州传出好男风一事,好的男风是谁,不言而喻,既然她说她在姜府别院养病,那便正和公主之意,无论公主在江州杀的是何人都可,但绝不会是她姜芷樱。

京城店铺的少东家早已避人耳目赶至江州。

城中有人接应,在几处人家穿梭而过,走几处曲折的小巷,加之障眼之法,他不急不忙的甩开了宁云修的人。

及到了一处暗室,见到了此番借敲诈浮云斋而叫他家不得不派人赶来江州处理此事的幕后之人。

因为此事若是真闹上公堂,惹得更多人的关注,对他家来说也是个隐患。

“少主人,好久不见了,实没想到今日到江州来却是您啊”一白面微胖的中年男子笑着恭维道。

“周大人真是说笑了,你怎会猜不到来的人是我,从一开始你们想引来的人便是我,家妹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宣奇女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前朝后人〗地址https://wap.v377.net/64_648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