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金陵城破(2/3)

mm攻城炮业已布列好阵地、装填好炮弹,只等大军统帅一声令下,便与身后及城北、城东的近七百门其它各型火炮一起,对金陵城进行猛烈轰击。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日巳时正,随着手中怀表的指针指向十点正,端坐于大营望楼之上、依然没有看到前来乞降的江南使者的王崤峻眉头一挑,自座位上站起身形,走到望楼栏杆旁边,一边通过手中的望远镜观察金陵城,一边用平静而又不容置疑的语气下令道:“开始攻城。”

望楼上的传令兵得令后用力挥动手中的黄色令旗,王崤峻的命令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送到了每一名参与攻城的周吴联军将士耳中。从王崤峻的命令发出,到金陵南门外前线每一名兵士接到命令,大约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在这短暂的停顿过程中,王崤峻一动不动的站立在望楼的栏杆边上,直到最前沿的四个攻城炮营的七十二门130mm攻城炮几乎同时发出怒吼,七十二枚130mm攻城炮弹在金陵城南门左近的城墙上炸出七十二朵绚丽而耀眼的弹花,这才缓缓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静静的观看着这场他原本并不愿意发起、并以极大的耐心和善意进行等待,以至不得不一拖再拖的攻城战。

当第一发130mm攻城弹钻入金陵城坚厚的城墙内部并轰然炸响时,张洎领着李仲寓才堪堪走到距离金陵城南门约莫两百步远的地方。剧烈的爆炸声不但将年仅八岁的李仲寓吓得哇哇大哭,亦令经历过无数军国大事、早就练得宠辱不惊、老成持重的张洎遍体生寒、从坠冰窟,若不是跟在一旁的随从手快将其扶住,这位江南第二重臣只怕就要跌坐于地了。

好在张洎是见惯了世面的老臣,片刻的失态之后便很快恢复了思维的敏捷、头脑的清明。只略一愣怔,他便一把抓住李仲寓的胳膊,不由分说的将其抱在自己怀里,急声吩咐身边的一众随从道:“此地凶险,随本官速速回宫。”说完,便抱着李仲寓迈开大步往宫城方向疾奔,竟将那些年轻力壮、走惯了路的随从落下好远。

也幸好张洎反应得快,就在他抱着李仲寓、领着一众随从向宫城方向疾行之后不过几息的时间,一排82mm便呼啸着落在了他们方才站立的地方附近轰然炸响。

尽管在发起攻城作战之前,王崤峻已经下令要求各部炮兵在射击时应以城墙及其左近五十步之内为目标,尽量减少炮击可能带来的附带损伤。可炮弹毕竟是不眼睛的,就算炮手的射击技术再高超,在这种纯粹靠炮手经验、感觉以及简陋射表来确保炮弹精确度的时代,受到向、速、炮管状态、发射药数量和质量方面的微小差异,同一门炮发射出的每一发炮弹的落点均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是以,这一排原本应该打到城门上方城楼位置的炮弹向北偏出了近两百步,落在了街道之上。不但炸死炸伤了十七八个百姓,还炸塌了三间位于路边的民居和店铺。而类似的事件在金陵城北面及东面的城墙附近均有上演。于是,炮击开始后不到短短的三分钟时间,整个金陵城便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街上的嘈杂声和炮弹爆炸发出的巨大轰响惊动了正在政事堂内办公的陈乔,在从出门打探消息的亲随口中得知周军已经开始炮击攻城,而被国主李煜选为递送降书顺表信使的张洎和李仲寓尚未出城门便为了躲避炮火而不得不仓皇逃回宫城后,明白江南社稷从此断绝、一切已经休矣的陈乔慨然一叹。他缓缓的将自己腰上金带解下,交给身边的两名亲随,嘱咐他们收藏好自己尸骨,待城中安定之后,再交给自己的家人安葬。而后,便不顾亲随的苦苦相劝,将自己锁在内堂之中,悬梁自缢了。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午时正,经过近一个时辰的炮击,作为重点进攻地域的金陵城南门西侧一段近百步的城墙被完全轰塌,具备了快速攀爬的条件。随着伤愈复出、担任此次攻城前敌总指挥的曾志林一声令下,除迫击炮外其它所有的攻城炮和野战炮为避免误伤全部停止射击,数十辆载满士兵的攻城楼车,沿着特意为其留出的火力空隙,缓缓向那段被轰塌的城墙前进。而在楼车内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一千余名工兵携带着大量架桥预置构件紧随其后,准备在城头上残存敌军被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完全压制后,冲到充当护城河的秦淮河边架设简易桥梁,为后续大部队攻城铺平道路。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午时末,经过千余名工兵紧张而有序的施工,十座简易便桥在金陵城南门外的秦淮河上架设成功。随即,在楼车上机枪火力和炮兵群中迫击炮火力的支援下,作为第一突击梯队的“狼牙营”全体官兵在营张铮的率领下快速通过简易便桥,如猛虎下山般呐喊着爬上已经垮塌的那段百余步的城墙,随后“狼牙营”迅速兵分两路,一路杀入城内,另一路则沿着城墙向两侧攻击前进,以扩大、巩固这一突破口。

建隆二年阴历七月二十七未时正,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战斗,金陵城南、东、北三面城墙均被突破,周吴联军已有近十万大军进入城内。对周军的畏惧,攻城之初猛烈炮击的震撼,以及对战又不战、降又不降、优柔寡断的国主李煜的失望,使得金陵城内的江南守军士气低落、毫无斗志。随着炮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宋英烈】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九章 金陵城破〗地址https://wap.v377.net/80_8078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