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围城(2/3)

、西面的大顺‘门’及北面的怀远‘门’外的‘射’击位置,开始架设火炮、调整‘射’击诸元。与此同时,北伐右路军前军所属其他留守辽阳城下的炮兵部队则集中火力,对上述三座城‘门’的城楼及左近城墙进行火力急袭,以防这些城‘门’的守军对正在城下布置‘射’击阵地的周军进行干扰。

周军的突然炮击不但将三座城‘门’附近的守军轰得死伤枕籍、狼奔豕突,也打‘乱’了耶律和里的逆袭计划。尽管城外的周军只剩下不过五、六千人,用这么少的兵力进攻已经被自己改造成一座巨大堡垒,且有四万余人马守卫的辽阳坚城并非明智之举。可慑于周军、特别是“飞龙军”的威名,耶律和里还是不得不暂停实施逆袭计划,将已经整好队的一万乡丁及三千契丹、渤海、‘女’真兵将派往遭到火炮轰击的三座城‘门’附近,准备抵抗周军后续的进攻。

然而,令耶律和里不解的是,当周军炮击暂停、自己麾下的兵将冲上残破的城头后,迎来的却不是预想当中周军步兵的进攻,而是另一‘波’的火炮轰击。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周军这次将炮击的目标从城楼、城楼两侧的城墙转移到了城‘门’,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城‘门’外那早已被高高扯起的吊桥上。而且,与之前根本不知道周军炮弹来自何处不同的是,城头上视力较好的兵士可以清晰看到三组距离三座城‘门’不过两百步的周军小股兵马是如何‘操’作那十八具样式奇特的火器,将一枚枚弹丸‘射’向吊桥的方向。虽说受到风向、风速、瞄准误差等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每发炮弹都能准确命中吊桥,但三轮‘射’击过后,三座城‘门’外的木质吊桥还是无一例外的被诸个轰成了碎片、用来牵拽吊桥的粗大铁索也被炸成数段,变成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物。直到这时,耶律和里才猛然醒悟过来——周军这是要将自己困死在城内。

作为东京道首府,同时也是除南京道外最大的汉人聚集地,辽阳城可以称得上是契丹人仅次于上京临潢城的第二大城。该城周长三十里,城高三丈,共设有迎阳,韶阳,龙原,显德,大顺,大辽,怀远,安远八座城‘门’。而且,由于紧临辽河,所以辽阳城的护城河也挖掘的得既宽又深,使得这道宽三丈、深两丈的人造沟渠成为该城的一道有效防御屏障。

通常来说,对于这种护城河宽度并未超过自己装备的制式过壕钢制便桥的城池,周军通常的战术都是在火力掩护下,由工兵将就地组装好的制式过壕钢桥用专‘门’的输送托架,一点一点的伸到护城河对岸架稳,然后再轰塌城墙或者炸开城‘门’,由步兵通过一座座钢桥冲入城内。这样的战术用过不是一次两次,所以辽阳城内的契丹官员、守将通过各种消息渠道也都听说过,他们所安排的防御策略也正是以这一经验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杨克复的支援请求,邹振远原本也是打算以这种方式来攻取辽阳城。可随着麾下兵将中的半数被自己派去支援杨克复围歼契丹君臣,想要依靠手里剩下的这不过六千余兵马攻克似辽阳这般坚城,对于邹振远来说就有些难度了。一来,由于兵力不足,在进攻的同时就不可能维持对辽阳城的包围,城内守军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下,势必会四散奔逃,从而将一场围歼战变成击溃战,令自己无法完成围歼东京道守军于辽阳城内的既定作战任务;二来,就算没有城内守军布防的详细情况,邹振远也可以猜到辽阳城内现在肯定已经被耶律和里等守将打造成了一座处处陷阱的巨大堡垒。周军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亦会令进城之后的巷战变得困难,从而大大增加己方的伤亡,这是一心想用此战证明自己的邹振远所不愿看到的。

是以,在详细研究了此前“暗羽”辽阳分堂送来的城池结构图,再结合自己在辽阳城生活期间对此地地形的了解,邹振远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将城墙及护城河等防御自己攻城的障碍物,反过来变为阻止城内守军突围而出的“天堑”,利用守军自己的城墙和护城河将其困于城内,直到自己派出去支援杨克复的两支兵马返回后再攻城。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便在八座城‘门’外面的桥梁身上。

原本为了平时进出城方便、同时也为了减少对吊桥的磨损,辽阳城各城‘门’外的吊桥只在日常军事‘操’演和战时才会动用,城内外百姓平时都是通过各座城‘门’吊桥旁边所修建的一座或者两座木桥进出。而随着周军步步‘逼’近,为了增强城池防御能力,那几座木桥多日前便已经在耶律和里的命令下被拆除,如今想要进出辽阳城,只能通过那八座吊桥了。换句话说,只要城外的周军能够有效封锁住那八座吊桥,城内纵使有千军万马,也只能望护城河兴叹,既不能对周军构成任何威胁,也无法逃离,真正变成了笼中困兽。而且,为了防止契丹人以城内汉军乡丁或者汉人百姓为炮灰和‘肉’盾来突破周军封锁,邹振远将这一战术作了进一步的延伸,利用自己武器方面的优势,直接以炮火摧毁这八座吊桥,令耶律和里就算想用城内的汉军乡丁或者汉人百姓当炮灰和‘肉’盾都没机会,除非他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好已经变成碎片的吊桥,或者重建被他自己拆掉的木桥——以城墙到护城河之间的狭小空间以及周军必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宋英烈】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四十四章 围城〗地址https://wap.v377.net/80_8078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