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2)(3/3)

王牧笛:与城市诀别。

郎咸平:对,你想想看,城市里的大学生一个月才赚两千块,农民工只能赚一千多块,他怎么在城市生活?

王牧笛:所以一方面是就业岗位的缺失,构成了城市病的一种。另一方面就是居住,现在居之不易,房价高企。最近媒体又在探讨一个“哥德巴赫式”的大猜想,叫空置屋大猜想。咱们之前也聊过这个话题,当时李银还在咱们节目中说,这可能是一个伪话题。就是所谓电力部门测查全国,发现有6000多万套房子是闲置的,用电量是零。

李银:是6543万套。

王牧笛:对,6543万套房。很多人批评这个或假或真的新闻是伪造的,是牛刀、曹建海这两个人造的。辟谣的新闻出来以后,牛刀问你们谁能证明6543万套连续6个月电表度数为0的住宅这个信息是虚假的?现在统计局也不给数字,电力部门也不给数字,网友就开始自己晒黑灯,调查水表,关注中国住房的空置率。因为这个东西是一个能代表现在中国整个房地产景气的指标。有一个好玩的事情,一个叫MM11169的网友爆料,说最近一段时间他所在集团的老总通知领导层和相关部门开了一个会,说董事会接到了一些相关部门和同行业的消息,说为了避免网友测查这个空置房的意向,要迅速采取一些措施。第一个措施就是集团公司专门安排人员对一些空置房照明设施进行补充,让空房亮起来。第二个是对一些待售的空置房进行一些基本的简单装修,以应对近期的难关。

李银:这绝对是有问题的。对于北京的空置率,到底谁能给一个官方的说法?现在统计局不敢说,这就说明它有问题。但我觉得在这方面,重庆做的不错,它解决了农民工进城居住的问题,首期大概要花500亿来建公租房。

郎咸平:总共4000万平方米。

李银:4000万平方米,总共1000亿。它这是一个很好的居者有其屋的规划。但是,我们还是要问,农民的尊严在城市怎么体现?因为除了住,还有就业问题,重庆会怎么解决?

郎咸平:我们以前谈过重庆解决就业的问题,这个很具体,就是透过IT产业集群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产业集群将吸收掉几百万农民工。

李银:所以您注意到没有,这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因为农村的人都去务工了,他们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王牧笛:它要跟就业相衔接,否则就是一个无本之木。

李银:同时产业集群起来了。

郎咸平:对,又是“工业化”。有一个叫《外交事务》的杂志给予重庆模式很高的评价,但是重庆模式还是没有跳出“工业化”拉动城市发展的路子,虽然它和我们沿海地区不一样,沿海地区的产品90%是出口,重庆的产品90%是内销。但还是没有逃出“工业化”拉动城市发展的宿命,这是非常可怕的。那我请问你,“城市化”到达顶点之后,你下一步该做什么?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最新更新章节〖第24章 当“城市化”遭遇“逆城市化”(上)(2)〗地址https://wap.v377.net/97_9778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