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英雄所见略同(1/3)
“大人所言极是,不知放在六房之中哪一房合适?”吴为小心问道。
“先生觉得哪一房合适呢?”李逸笑着说道。
“大人心中早有定计,我就无需多言了。”吴为没有直接回答李逸的问题。
“既然这样,那咱们就各自写出来,看是否意见一致。”李逸此刻兴致颇高,玩心顿起。
当下两人沾了茶水各自在自己桌前写下心中所想,揭开手掌之后桌上赫然写着两个户字。
“哈哈,看来咱们是英雄所见略同,说说你的想法。”李逸看到吴为的想法和自己的一致,笑着说道。
“六房之中,吏房管人、刑房管事,而户房管的则是蒙城县的户籍、田赋、财税乃至婚姻,可以说蒙城县的银子都得从户房手中过一遍。现在的户房主事人肖华可是和吴仁建穿一条裤子,若他们没有中饱私囊,打死我也不相信。以往我们没有证据只能干瞪眼,所以我想扎一颗钉子进去。”吴为此时也不含糊,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来。
“先生所言极是,六房之中吏房管人,户房管钱,这两房乃一县之命脉,那吴仁建之所以能在蒙城县一手遮天,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这两房。咱们把姚波这颗钉子扎进去,就让他吴仁建如鲠在喉。”来自几百年后的李逸岂会不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企业,人事权和财务权必定要掌握在一把手手里,否则那这个一把手只能是句空话。现如今吴仁建掌握了户房和吏房才敢不把李逸放在眼里,所以李逸想要在蒙城县说话算话,一定要拿回这两房。
“姚波入狱与那吴仁建有莫大的干系,我想姚波对吴仁建必定恨之入骨,现在有机会扳倒吴仁建,肯定会竭尽全力。”吴为沉声说道。
“姚波刚进衙门,许多事情不要操之过急,你多帮衬着他一点,只要耐心一点不愁找不到吴仁建的破绽。”李逸吩咐道。
“好的”吴为领命道。
姚波出了县衙之后回家安顿好父母以及寡嫂,而县太爷惜他忠义特意在县衙中给他安排了一份差事的消息不胫而走,蒙城县的士子百姓除了羡慕姚波的好运气外更多的是赞叹李逸仁义。
不过凡是有利也有弊,姚波得了李逸的赏识而进入县衙户房书办,摆明了是县太爷安插在户房当中的一颗钉子,那肖华作为户房的主事人,对姚波自然是没有好脸色,只不过是顾忌着李逸的面子不敢开除他,可在日常的工作给他中穿小鞋是免不了的。姚波自进了户房后是三日一小训五日一大训,有时候众目睽睽之下把姚波训的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这一切李逸自然是看在眼里,不过他并没出手乃至出口劝诫肖华,因为在李逸看来机会已经给你了,若姚波自己抓不住那也怪不得旁人,好在那姚波颇为硬气,不管肖华如何责骂,依旧是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本职工作,这倒让李逸觉得自己果真没有看错人。
这一日李逸正在后衙办公,吴为拿着一叠账单进来。
“先生面露忧色,何事如此纠结?”李逸抬头看到吴为面带忧色的走进屋内,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
“是好事也是坏事,大人请看?”吴为坐下后把手中的账本递了过去。
“这些账本是?”李逸疑惑的问道。
“大人仔细看看。”吴为点头示意道。
李逸翻看账本仔细看了起来,这账本是蒙城县崇祯五年崇祯六年的户房账本,不过粗略的看了一遍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这账本有何问题?”李逸看了半天之后没发现什么问题,越发的疑惑了。
“这账本记录了我蒙城县这几年所有钱粮收支情况,粗看下来确实没有什么问题,大人再看看这个就明白了。”吴为又递过来一份账本。
李逸接过另一本账本一看就明白了,两份账本记录的都是蒙城县的钱粮收支情况,可两本账本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第一本账本上面显示蒙城县的账目收支情况毫无问题,账目清晰并没有异常。而第二本账本上面则详细记录了蒙城县应该收取的税银和实际收取的税银,这两项数据相差甚大,按照一般惯例税银的火耗也就两成左右,而蒙城县的火耗达到了八成,也就是说蒙城县的税银收上来之后除了上交国库之外,有八成进了蒙城县各级官吏们的口袋,这其中拿的最多的当然是吴仁建。
“这东西哪里来的?”李逸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贪腐,心中虽然愤怒异常,可还是没有失去理智。
“正是那姚波送过来的,根据姚波的说法是户房的另一个和他要好的书办给他的,那书办不忍他日日被肖华折磨,才把这东西给他,有了这东西就可以整倒肖华了。”吴为据实回答道。
“先生看过这两本账本没有?”李逸不知可否的问道。
“来之前我已经粗略的翻了几页。”吴为回答道。
“感觉如何?”李逸继续问道。
”触目惊心,蒙城县的钱粮有一半进到私人的口袋里。”吴为平静的回答道。
“没错,触目惊心啊,我刚看到这份东西的时候也觉得触目惊心愤怒异常,当今天下危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布衣王】最新更新章节〖13.英雄所见略同〗地址https://wap.v377.net/382_3820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