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21/www.v377.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21/www.v377.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13.英雄所见略同(2/3)_明末布衣王_新笔趣阁

13.英雄所见略同(2/3)

,朝廷为平定建奴和闯贼,特意增加剿饷和辽饷,可没想到这银子没进国库反而进了这些硕鼠的口袋里,这些人着实该杀,可我真要以这账本为依据抓人将会如何?”李逸沉声问道。

“众叛亲离,大人在官场没有立足之地。”吴为毫不含糊的回答道。

“是啊,本官月俸不过七石五斗大米,你这师爷压根就没有俸禄,这衙门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靠朝廷俸禄不说养家糊口,维持自身温饱都够呛,整个衙门的吃喝拉撒都靠这贪污瞒下来的银子,若咱们想在这上面做文章,那就犯了众怒。这东西是把利剑,伤人也伤己。”李逸无奈的说道。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说给老朱家这皇帝打工是最惨的,工资少不说还得时常提防掉脑袋,明朝初年贪污六十两就剥皮萱草,城隍庙里不止供着城隍老爷还挂着不少稻草人,可就这也挡不住官员们上下其手。

原因就是明朝官员俸禄低的简直令人发指,不说发家致富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朱元璋巴不得天下读书人白给他老朱家打工,可这怎么可能。

所以这种高压政策随着朱元璋的死去而很快就消亡,但老朱元璋虽然死了这官员的俸禄可不能加,因为这是祖制,但麻烦来了衙门的人员逐渐增加,费用也必须要增加,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前那点俸禄就只够塞牙缝,没办法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官员手里有权那就只能靠权利挣银子了,这也就是淋尖踢斛和火耗的由来。

所以说明朝中后期的官员是无官不贪,历史上那些素有廉名的官员只是拿自己该拿的那一份,多了我也不要。而那肖华和吴仁建就是借着这种官场的陋规大肆敛财,虽说有一部分是分摊到衙门的日常运行当中,可有很大一部分都进了自己的口袋,不过查起来还真有点投鼠忌器,毕竟大家都有份,谁也跑不掉。

“大人所虑甚是,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姚波刚进县衙没多久,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查到如此隐秘的东西,必是有人借那书办的手递给姚波,而姚波为报大人知遇之恩,必会把这东西传给大人,就是想大人用此物整倒吴仁建,然后振臂一呼把大人赶出蒙城县。”吴为分析道。

“这人还真够狠啊,不光想整倒吴仁建,还想把咱们踢出蒙城县。”李逸冷声说道。

“不错,这人好算计,想让我们跟吴仁建翁蚌相争他做那得利的渔夫。”吴为附和道。

“他想当渔夫,咱们偏不让他如意。”李逸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就这么算了?”吴为试着问道。

“这么好一件东西不用太可惜了,不过用之前我得知道到底是谁想当这渔夫,咱们先按兵不动,你再吩咐罗明叫他盯死了那书办,看他跟谁有接触,查清楚这人到底是谁,至于这账本暂且留下,咱们细细研究,看能不能尽量缩小打击面。”李逸沉声道。

“好,我这就去办。”吴为领命而去。

李逸一个人在书房仔细研究起两本账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综合管理人才,为迎接审计部门的调查,特意学过一点财务知识。既然已经确定这账本有问题,那李逸就得运用现代的财务知识,把肖华和吴仁建贪污的钱粮查清楚,只要弄清楚这银子的走向,不愁找不出他们的把柄。

明代的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也就是俗称的流水账,只单纯的记录银钱的收支情况,但已购入的材料物资的耗用,因为不涉及钱款支出,是不会记在账上的。这就无法反应实际的财务情况,做假账的人只要做到收支平衡,外人是很难查出里面的问题所在。而另外一本账本记录的则是朝廷应收取的税银和实际收取的税银,而没有记录银钱的具体流向,看来这人也不清楚这银子具体花在哪里,看这状况似乎是个死局,不过李逸有办法破这个死局。

前世的李逸在为期一个月的财务培训班里,除了喝酒打麻将之外还学到了一项现代财务的基本知识,那就是复式记账法,按照复式记账法原则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资产、负债和权益等经济要素的相应变动,但无论如何变动,都逃不过有收必有付,收付必相等这八个字,这样一来钱粮的来龙去脉都将一清二楚,有了具体的账目明细,不愁抓不住那吴仁建的把柄。

当下李逸仔细回忆那一个月的学习成果,拿起纸笔准备梳理蒙城县的账目,不过这个复式记账方法太过繁琐,而李逸当年本来就学艺不精,再加上已经多年未用,为弄清楚这个账目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在此期间罗明跟踪那个书办终于有了眉目。

李逸先清理蒙城县的进项,蒙城县一年应该缴纳的赋税超过一万两,这其中除了一条鞭法规定的钱粮之外,朝廷又规定百姓必须缴纳辽饷和剿饷,这样一来一条鞭法名存实亡,百姓不得不在原来赋税的基础上继续交税,当代很多大儒反对一条鞭法也就是这个原因,赋税层层叠加,百姓苦不堪言,可作为行政管理的知县来说,征税是一项很重要的业绩考核标准,再加上交的越多截留的也就越多,地方官在交税这方面是很尽力的。吴仁建为什么能在蒙城县一手遮天,跟他每年积极上缴赋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布衣王】最新更新章节〖13.英雄所见略同〗地址https://wap.v377.net/382_382012/13.html